“我今年96岁,1946年入党,16岁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在晋绥革命根据地第八分区当通信员,还随军抬担架。当时,我们一同出去四个人,只有我一个人活着回来。现在,县乡村的各级领导对我非常关心,他们经常来看望我,关心我的身体和生活,感谢党把我引上了光明的人生路。”尽管已经96岁高龄,除了年迈行走不便之外,老人依然声音洪亮,语气坚定,精神焕发,保持着共产党员的革命本色。
张义老人的家乡是交城县庞泉沟镇双家寨村,这里也是英雄故里。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边区特等民兵战斗英雄韩凤珠就是这个村人,闻名于世的小说《吕梁英雄传》就是根据这些吕梁抗日民兵的英雄事迹写成的。在村党支部书记侯文龙和村委韩主任带领下,记者见到了老党员老革命张义老人。
据张义老人回忆,有一次,他受交城县政府委派,给八分区部队送信。日本侵略者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群众被迫躲进深山里避难。他一个人穿行在四处不见人影的山路上,走上山头后找不到部队的下落。为了把情报及时送到部队首长手里,他自己就在山上过了一晚,直到把情报安全送达。贺龙带领八路军到达交城后,他受交西县委领导安排,参加了随军担架队,帮助抬担架救护伤员。随部队往返于文水、交城、汾阳等地,还随太行部队到达平遥。抗日军民缺乏枪炮子弹,与日本鬼子肉搏拼杀,战斗非常惨烈,与他同去的四个人,只有他活着回来。说到这里,老人的声音已经有些哽咽了。
老人接着说,在一次战斗行军中,由于敌人在望远镜中看到了他们,飞机在空中不停地轰炸,阻止抗日部队过河。但抗日部队在群众支持下,克服困难,找到了船夫和船只,把他们安全送到对岸。部队在去太原的路上,打了一个漂亮仗,俘虏了许多敌人。张老动情地说,多年来,他牢记毛主席“先吃苦,后享福。”的教导,他在4年的抗日革命工作中,没有工资,当时经济非常困难,部队每人只有五两米汤,连饭锅上的锅巴都要吃干净,饭锅和饭勺上不会剩一点米粒。
据介绍,张义老人是庞泉沟镇目前健在的唯一参加过抗战的人,获得过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和5000元的补贴。村支部书记侯文龙介绍,张老现在仍然耳聪目明,思想非常积极,张老的家紧邻村委会,他们村支部一有党员活动,张老听见后就会拄着拐杖走过来,要参加活动。由于老伴已经去世,张老经常来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
张老最后说,“现在国家强大了,生活变好了。感谢党引我走上光明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