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斌
2021年6月,我作为交城县代表参加了由中共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的井冈山培训考察活动。在学习考察期间,白天,认真听,仔细看,勤思索,有疑问即请教,有想法即提出。晚上,静心回味一天的收获,写下学习心得与体会。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增长了阅历,丰富了革命历史知识,提高了理论水平,也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江西省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旧址众多,创造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尤其是在革命旧址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方面,在红色革命文化的弘扬方面,在革命精神的传承方面,创造了典范,塑造了案例,诸多成绩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特别是许多新颖、独特的展示技术、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曾在基层文物部门工作15年,调入史志部门工作也走过了八个春秋,对革命文物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对革命旧址的保护和革命文化的挖掘做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成绩。
一、交城县红色革命斗争历史简述
抗日战争时期,交城是晋绥边区的南大门,是保卫晋绥边区的前沿屏障。1936年春,东征红军路经交城90余个村庄,在广大群众心中播下了革命火种;1937年11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交城县城及平川地区,交城进入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时期。1938年,山西工人自卫总队、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二纵队、八路军一二0师独立团等共产党领导的部队相继开进交城山。中国共产党组织和率领交城人民,前仆后继,奋勇抗击日寇,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彪炳史册的成村八路军物资转运站、路经交城的秘密交通线、“挤”敌人等战斗,是交城军民的伟大创举,更是令日寇闻之胆战的不朽史实。数以百计的英雄烈士血洒交山,顾永田、刘德明、周平、王何全、吕怀忠等无数革命烈士的爱国爱民精神,像交城山的苍茫青松,永远屹立在人民心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侵华日军128万人向中国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反动的国民党及其政权,逆历史潮流,挑起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儿女,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消灭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洪流之中。1946年2月,中共交城县委、交城县民主政府在东社村组织召开交城县议员、晋绥边区参议员选举大会,十万交城人民及驻交八地委、八专署、八分区干部和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新政权建设,广集人民智慧,凝聚人民力量,为交城县的全境解放,为建设新交城做好组织上、思想上的准备。
1949年2月,交城县的广大干部遵照党中央“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战略决策,108名干部随军“南下”,分赴湖南省湘潭、醴陵等县,担任县、区级干部,开辟新解放区工作。他们为夺取全国的伟大胜利,为新解放区的政治安定、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交城革命旧址的保护利用之现状
2021年,经实地调查统计,交城县现存革命旧址130余处,分布于全县的8个乡镇。其中,西社镇、水峪贯镇、东坡底乡等山区乡镇拥有丰富的革命旧址。大多数旧址,属于群众所有,多为村民院落,改造、损毁严重。近年来,随着“移民并村”等惠民政策的推进,出现了“无人村”,革命旧址的塌损、塌毁现象日趋严重,为革命旧址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创新思维去研究和解决。
老党员、老民兵、老英雄的相继离世,这些革命旧址曾经发生过的革命事件,蕴含的革命文化,创造的革命精神随之而湮没。革命旧址的保护,革命文化的挖掘,革命精神的传承,迫在眉睫,亟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
三、探索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习近平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各级党委、政府应将革命旧址的保护和利用纳入议事内容,每年应当召开一次专门会议,听取和研究党史、文物部门关于革命旧址相关工作的汇报,研究和解决在革命旧址保护和利用方面的问题,指导工作实践,出台地方性法规,促进相关工作的科学、高质量发展。
(一)有效保护
责任考核。将革命旧址的保护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制考核项目;纳入检察机关“公益诉讼”项目。
法律修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配套的有关法律法规相关条款进行修订,以规范和促进革命文物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增加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应增加对革命旧址的保护和利用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各级各类企业、团体及个人参与革命旧址的保护和利用,实行全社会参与制度。
社会力量对革命旧址进行修缮及利用革命旧址进行革命文化宣传的,减免相关税收。
人才建设。2019年,国家文物局设立革命文物保护司,2020年山西省文物局设立革命文物保护处,市、县文物部门也设立了负责革命文物工作的岗位。虽然机构、人员均有了建制,但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匮乏、专业保护技能缺失,严重影响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建议相关大中专院校设立革命文物保护专业,培养具有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知识和技能的高级文物人才,培养高素质的讲解员队伍。
爱心志愿。倡导在革命旧址开展爱心志愿活动,纳入共青团中央“志愿汇”平台管理。
(二)抢救第一
对濒临塌毁、残损严重的重要革命旧址,实行紧急抢修,挽救其“生命”,保存红色革命的承载体。加紧开展对老战士、老干部、老同志的采访工作,采用现代化的记录手段,留下珍贵的档案资料。
(三)合理利用
利用革命旧址创办革命纪念馆、陈列室、纪念地、纪念墙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传革命事迹,弘扬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培养具有崇高革命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人民大众。
充分挖掘丰富的革命事迹,编纂红色革命书籍,拍摄红色革命影视,编唱红色革命歌曲,实现全民学习、歌颂红色革命的热潮。
将革命旧址开辟为旅游景区景点,寓教于乐。规划和新建通往革命旧址的道路,与其它旅游景区相连接,形成便捷、通畅的旅游通道,将革命旧址的旅游参观项目,纳入区域旅游规划,为旅游活动增加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形式,提升区域旅游综合实力。
采用现代化“声光电”技术,复原革命战争场景,“实景”展示恢弘壮烈的革命历史,参观者“身临其境”,以获得深刻的教育。
(四)加强管理
依规依法加强对革命旧址进行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旧址的安全。对利用革命旧址创办革命纪念馆、陈列室、纪念地、纪念墙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陈展工作进行悉心指导,对陈展内容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内容正确,展陈形式符合标准。
对革命旧址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做到干净整洁,交通有序。周边建筑风貌与革命旧址相适配。
交城的红色革命斗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革命旧址承载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是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基地,他们必将激励中华儿女继承先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
(作者单位:中共交城县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