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牵好发展“牛鼻子”

——看离石区枣林乡党委如何创新理论武装工作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通讯员 杨彦玲

近日,离石区集中2天时间观摩评比11个乡镇(街道)创文治乱工作,枣林乡荣获第一名,受到区委、区政府表彰奖励。

“靠学习求新知,凭学习破‘瓶颈’,用学习促发展,以学习治六乱。”该乡党委书记李文生的话点出了成绩取得的决定性因素。他说,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实践表明,学习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抓理论武装也就牵住了发展的“牛鼻子”。

“龙头”带动,增强学习力。今年3月,枣林乡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以后,乡党委把理论武装工作作为首要政治责任,运用党委中心组这个“政治课堂”,带头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反复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跟进学习习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把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转化为乡村振兴、信访稳定、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效果。

牢牢扛起主体责任。在中共离石区枣林乡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乡党委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结合乡村实际,明确提出了“理论武装走在前,支部学习作表率”的党建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了乡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 农村党支部学习制度、党员干部学习制度、乡机关党支部周二学习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农村党支部书记理论务虚交流发言,进一步加强党委对理论武装工作的掌控。坚持以上率下,乡党委会第一议题为“学思践悟”大家谈,先学思想后决策,运用新思想结合工作实际,交流学习心得,思考工作实践。

突出关键少数。乡党委狠抓农村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少数,明确村党支部书记的“一把手”责任,把理论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作为立党兴党、管党治党的根基,纳入年终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从实传导压力,确保第一方阵、第一棒不掉链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做理论武装的标杆、酵母,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夯实党执政基础。

突出原汁原味。乡党委明确要求党员干部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政治追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细化量化学习内容。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等文件,严格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细化党支部主题党日“3+N”学习内容,每次主题活动的第一项内容就是集中学习,增强计划性、加强针对性、突出前瞻性、讲求实效性。要求党支部通过三晋先锋、学习强国、专题学习、理论研讨、经验交流、培训辅导、等形式,把集中学和经常学、专题学和系统学、传统学和多媒体学相结合,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文件、讲好党课,突出党性锻炼,让党员脑袋富起来,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抓实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结束后,乡党委第一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安排部署。清明假期,乡机关党支部举行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坚持首善标准,创新学习形式,把党史知识“种”上墙,在全市率先建成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让前来办事的党员干部群众在等待办理的过程中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接受党史洗礼,做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乡党委制定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红黑榜”考核办法》,以支部为单位,不定期对农村各类工作进行排队,一类二类上红榜露露脸,三类四类上黑榜出出汗,将考核结果与个人表彰奖励、文明户评选等挂钩,学习理论有甜头、运用理论有奔头的浓厚氛围。

理论的源头在实践,真理的力量在行动。乡党委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聚焦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提出了制定一个规划、开展一次大调研、上马一个民生项目、进行一次大宣讲、制定一个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目前,在招商引资上,总投资2亿元的新型建材项目已备案,正在准备签约仪式;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已完成项目规划;在乡村振兴产业布局上,正在按“管好一棵树、做强两桶水,打好一张旅游牌、开放两市场,建设四基地”的思路逐步铺开;在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中,全乡累计投入人力2100余人次,清理垃圾3226吨,拆除广告牌、乱贴乱画581处,消除安全隐患63处,交通沿线绿化美化2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