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德辉 薛剑斌
农业生产托管是一种应对农村现状而探索出的全新生产模式,通过推广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创新探索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实践路径。近年来,汾阳市紧紧聚焦开展“田保姆”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通过“调研+培训”“技术+服务”“农户+生态”等举措,激活农村土地“沉睡资本”,实现农业生产双保障、双提升、双丰收,努力蹚出一条以农业生产托管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
“调研+培训”双保障。汾阳市始终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作为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通过总结提炼、调查研究、推广培训等手段扎实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扩面提质。一方面做好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去年试点开展生产托管的成功经验,深入14个镇、街道对农业劳动力状况、种植农户需求、农业机械化服务能力等进行充分调研,在综合考虑全市农业种植现状和各类扶持政策后,最终确定农业生产托管补贴种类为高粱、玉米、核桃、薯类等农作物。另一方面抓好培训提升。组织召开汾阳市农业生产托管工作培训会,集中对各镇、街道分管领导、农经站站长和各托管组织负责人进行专题培训,重点围绕《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范》,对生产托管基本原则、服务方式、服务要求等内容以及各环节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解读。同时,对2020年经验做法进行推广普及,对2021年农业生产托管任务、具体做法进行安排部署,为农业生产托管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技术+服务”双提升。汾阳市以加快建设和完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体系为目标,全力下好生产技术和生产服务“两手棋”。一是通过更新生产装备提升技术水平。鼓励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及时更新生产装备,扩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应用。累计配套大中型拖拉机2228台、农具3185部、玉米收割机461台,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6.5万千瓦、机械化耕种面积达53万亩、机械化收割面积达35万亩,有效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和技术化水平。二是通过创新托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为村民提供集“耕、种、管、收、加、贮、销”一条龙的“保姆式”全托管服务,大大提高了劳作效率。以村集体为主体成立专业合作社,作为托管组织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统一种植新品种、统一推广新技术,在实现节本增效的同时,持续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自农业生产托管开展以来,农业生产成本节省约15%,玉米产量从原来的1200斤增长到1500斤,高粱产量从原来的1100斤增长到1400斤,实现增产20%-30%。
“农户+生态”双丰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既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种植节约化,又提高了广大农户收入,更有助于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户收益方面,以贾家庄镇古浮图村为例,该村一方面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另一方面以汾酒优质酿酒高粱基地建设为契机,推动酿酒高粱连片种植680亩,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承担种植主体,对连片种植基地进行集中统一深松、施肥和春浇作业。自农业生产托管以来,古浮图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预计突破1.8万元。生态效益方面,各农业生产托管组织通过提供专业化防治服务,施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降低了农业投入品的面源污染;通过提供机械化托管服务,减少对土壤过度翻耕,作物秸秆全部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汾阳市农业生产托管不但解决了“土地由谁来种”“如何种地”的问题,而且能够有效引导传统分散的农户生产向现代集约化农业转变,一举破解了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下的现实问题,从而将沉睡的资源激活,日益彰显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良好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