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推进移风易俗要做好服务保障

□ 本报评论员

破旧俗陋习、树文明新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打开群众“心结”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全市各级干部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把《中共吕梁市委 吕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意见》精神精准落实,按照既尊重传统文化又满足移风易俗、保护环境的治理需求,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推进移风易俗,群众有什么样的思想顾虑、利益诉求,了解清楚这些,是我们做好服务保障的前提。全市各级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访一访,走到街头巷尾和群众聊一聊,走进田间地头看一看,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虚心征求意见和建议。在制定措施时,多想想有没有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多问问是不是契合了群众的需要。在革除陋习时,只有了解清楚群众的真实想法,才能多提供一些替代方案,创新更多方法,在推进移风易俗中做到既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情感,也推动文明风尚成为时代新貌。

改变旧风俗,就得有新方式取代,什么样的新方式既能体现珍视传统情感,又能体现节约、健康、绿色环保的文明新风?什么样的服务保障更暖心更易被群众所接受?这就要求我们要统筹考虑服务保障工作。全市各级要按照《意见》精神,明确移风易俗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统筹确定殡葬等基础设施数量、布局、规模和功能。加大投入,在规定时间内重点完善殡仪馆、骨灰堂、公益性公墓等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基本殡葬公共服务网络,为推动殡葬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在有序推进火葬,实施惠民殡葬,推行生态安葬,倡导文明祭祀的同时,实行基本殡葬服务项目费用减免,统一规划生态安葬区,鼓励有条件的村为村民免费提供祭祀鲜花,满足群众绿色祭祀需求。提倡在村(社区)内设立公祭堂,全体村(居)民集中祭祀。设立红白理事会等,积极开展婚丧服务。

完善的法规制度才能确保服务保障工作不打折扣、取得实效。全市要健全基本殡葬服务保障、殡葬服务市场监管、丧事活动管理执法等方面制度,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对乱埋乱葬、违规建墓等行为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积极建立殡葬改革激励引导机制,实行生态安葬奖补等奖励政策。要健全“一约四会”。各行政村(社区)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健全红白理事会、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组织,特别要建立起队伍稳定、章程完善、工作有力的红白理事会,更好服务群众。纪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责任追究,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丧事活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

推进移风易俗任重道远。《意见》指明了推进移风易俗的大方向,实际推进过程中必然会有各种各样新的问题出现,只要全市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带着诚心、耐心、细心,倾听群众的心声,全面细致把服务保障工作做在先,不断创新更好的服务模式,用暖心服务打开群众思想“心结”,推进移风易俗必然会收到既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