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县域·中阳

父亲:我心目中的英雄

□ 崔海生

我父亲常挂在嘴边的名字有彭德怀司令、邓华、洪学智,兵团司令杨得志、甘泗淇主任、蔡长元师长等,他常常讲自己的一些经历给晚辈们听,跨过鸭绿江、五次战役、进入汉城、朝鲜崔姓阿妈妮等等。

父亲叫崔言文,山西省中阳县人,今年99岁,1940年参加抗日游击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1951年正月,父亲奉命参加铁原西海岸防线阻击战。铁原位于朝鲜的中北部,与金化、平康构成“铁三角”,是汉城至平壤铁路的必经之地,是战争中囤积、转运物资的重要战略交通枢纽、战略要地。

当时父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9兵团63军189师某团的后勤负责人。队伍从山东坐车到辽宁省凤凰城(紧挨鸭绿江边现为凤城市),在夜色的掩护下徒步跨过鸭绿江,晚上出动,白天入林,冒着美军飞机轰炸,一直向南紧急行军,赶到议政府(现属韩国),然后到达铁原西海岸防线。作为防守核心的189师,接到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指示,要求63军“不惜代价,坚守阵地,阻止敌人进攻,无上级命令不准撤退。”用父亲的话说,就是把63军打光,也要坚守铁原十五至二十天,打出红军的气魄!

那时候已是五、六月份,开始进入夏季了,志愿军还身着冬装,风雨兼程,棉衣破烂,虱子横生,食不果腹,可战士们仍然艰苦作战。

更艰难的是,189师14000余名战士所面临的不是势均力敌,人数相当的对手,而是“联合国军”的9万多兵力。在整个防御过程中,189师指挥所不停地调整阵地与人员,团被打散了缩编为营,营缩编成连,直到机关人员也补充到连队。这一仗打得无比壮烈,不断有战士跳崖或拉响身上的光荣弹与敌军同归于尽。

从5月30日晚到6月3日破晓,历经三日三夜苦战后189师原有14000余人只剩2800余人。父亲亲手安葬的阵亡战士就有几十人。

每当父亲讲到这些的时候,总是仰头看着天空,怀念着那些已故的战友……

在朝鲜作战三年,父亲立三等战功两次,受奖五次,1953年国庆节回国。这个印有“赠给———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的满身斑驳的老式搪瓷茶杯,就是他从朝鲜战场归来时带回来的,他一直留作纪念。

百年时光流转,历史印记从未褪色。父亲常说,“比起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我能活到和平年代,就知足了。一路走来,是国家和部队培养了我,锻炼了我坚强的意志,经历了十多年的战火洗礼,更让我时时不忘为人民服务。”

父亲对我们兄弟姐妹的教育也很严格,在他的感染和教育下,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人全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大姐党龄50年以上,我最小的弟弟党龄也到了30年,父亲的故事和精神影响了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们,让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及子女,他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今年7月1日当天,我陪父亲在电视上收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最后慷慨激昂地说,“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听到这里,父亲激动地竖起了大拇指。在我们全家人眼里,父亲就是英雄,就是我们全家上下不断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