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柳林县李家湾村的杨保林老汉又像往常一样,骑着自己的电动小三轮车出门赶集了。车上拉着刚从自家地里摘下的新鲜瓜果蔬菜,红的苹果,紫的茄子,青的豆角,个个水气灵灵、娇嫩欲滴。
杨老汉边走边停边吆喝,还没到集市,货物已经卖了一大半。“其实赶集也不为能赚几个钱,现在日子好了,习惯了早起锻炼身体,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杨老汉手提秤杆满脸笑容。
“幸好有党的好政策,真是盖18床被子也梦不到现在的好生活。”前来买菜的老伙计、老顾客,相互打着招呼拉着闲话。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不经意间的几句谈话,道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吕梁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20年,吕梁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38.04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比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增长了44倍,经济总量连续翻番,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财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去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7.26亿元,是1978年5311万元的352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1.16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394倍。财政“蛋糕”越做越大,民生支出占比八成以上。同样直线攀升的还有城乡居民不断鼓起的腰包。202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82元,是1978年的160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56元,是1978年的170多倍。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由生存型消费稳步转变为发展型享受型消费。
老杨说自己家里也有一个“小账本”,记录着不断增加的家庭收入,也记载着生活物品的迭代更新:电视机换了3茬,电冰箱换了2茬,电脑换了2茬……
老杨还说,如果不是党的富农政策,家里的日子不会一年一个样;如果不是国家的医保政策,老伴的手术费也不会短时间得到解决;如果不是贫困生资助政策,孩子们就不会顺利进入大学校门。2019年,二女儿亲家母邀请老杨两口同游北京,老杨头一站就是去参观天安门——利国利民的好事儿、大事儿,都是从这里商定的。
赶上好时代,每个人都能活出滋味来。
老杨知道,如今的吕梁已经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摘掉了几辈人头上的穷帽子。村头清澈的三川河边上,整齐划一的楼房排列有致,宽阔的健身广场上欢歌笑语。一条崭新的公路蜿蜒在绿水青山间,为大山打开了“绿色通道”,绿水青山逐渐成为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黄澄澄的谷穗、绿油油的枣林漫过千沟万壑,教室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悦耳动听……一幅幅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千千万万个吕梁家庭的幸福变化。“如果不是生在这个年代,哪有现在的好日子。”老杨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也渗透在杨家的家训家风中。虽然杨老汉不是党员,但在他的鞭策教育下,儿孙女婿中已经有4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