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要闻·时事

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

□ 本报记者 刘丽霞

“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根本性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坚定不移推进污染治理,坚定不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务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发出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吕梁动员令。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白旭平表示,作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监管部门,我们要紧盯“十四五”生态环境目标任务,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认真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集中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持久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牵引,紧盯约束性指标,以市区周边和平川四县为主战场,紧紧扭住VOCs 和工业企业治理、清洁取暖等重点工作,技术帮扶和严格执法两手抓;在水生态环境治理方面,要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短板,加强涉水企业监管,继续实施农村污水治理,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要加强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建立污染地块准入管理机制,加强工业固废和生活、建筑垃圾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建设美丽幸福吕梁不懈奋斗。

“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上来,把林业发展工作思路从‘生产型为主’向‘生态建设型为主’转变,不断加强林业行政执法指导,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实现林业增绿增效。”离石区林业局党组成员于海军表示。

吕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生态基础薄弱,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历来是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市水利局局长孙尚平说,“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这为我们开展下一步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未来五年,针对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作为水利部门,我认为要从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加大督查、创新机制等方面入手,大力实施好‘911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即新增和改善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4.5万亩,新建和除险加固100座大中型淤地坝,完成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10万亩,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文明作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这次党代会后,我们将把推进河长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手段,把“河长+警长+检察长”协同共治机制与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无人机参与构建的空地一体智能巡河体系有机衔接,通过强整治、定制度、抓长效、严考核,使全市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河流健康状况实现系统性好转,满足人民群众对干净、整洁、优美河湖环境的美好愿景。”市水利局河道事务中心主任赵泽民表示。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建立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我们将立足本职岗位,加强沟通协调,及时更新相关数据,加快建设‘三线一单’成果应用数据平台,与国家‘三线一单’信息共享系统衔接,强化分析功能,进一步发挥其调结构、优布局、控规模的作用,守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科科长杨圣莉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