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德辉
湫水柏林苑社区是临县易地扶贫搬迁中最大的集中安置社区之一。社区建成于2019年11月,位于临县城庄镇东柏村,共建有32栋6层式1335套安置房,一次性集中安置了来自全县10个乡(镇)86个自然村的1360户4729人。近年来,湫水柏林苑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聚人心、后续扶持求发展为指导,以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为抓手,以精准服务居民,创建平安和谐社区,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紧紧聚焦安居乐业、增收致富破解难题,通过实施党建引领、弘扬正气、贴心服务、社区治理、拓展就业“五大举措”,实现了聚人心、鼓人心、暖人心、安人心、稳人心“五心工程”,消除了一些不安定因素,解决了群众期盼的难题,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路子,构建了和谐共处、安居乐业幸福园。2020年,湫水柏林苑社区被国家发改委评选为“美丽搬迁安置区”,被吕梁市评为“三零”创建示范社区;2021年荣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聚人心。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2019年,湫水柏林苑社区迎来新入住移民搬迁户4729人,如何将新的移民社区变成幸福家园,成为摆在柏林苑社区党支部面前的一大新课题。针对该社区居住人口杂,困难群体多、居民诉求多、无业居民多和环境脏乱、管理混乱、人心散乱的“一杂三多三乱”的现实问题,湫水柏林苑社区党支部不是畏惧退缩,而是问计于民。通过深入走访调研,科学研判决策,提出了“113”工作思路,即突出建强社区党组织一个“引领”,围绕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后续发展一个“主题”,聚焦“精准服务居民,创建平安和谐社区,提升群众满意度”三个“目标”。通过着力抓好五大重点工作,逐步赢得社区居民“五个人心”。广征社区民意,构建了“社区党支部、支部委员网格长、楼栋党小组长、居民代表单元长、党员中心户”的“五位一体”社区组织架构,将支部55名党员分为10个党小组,下设5名网格长,13名楼长。从建立健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入手,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性把主题党日活动设在扶贫车间、社区居民家中、红色教育遗址等地。由党员牵头负责,及时成立了产业就业指导组、党员先锋队、女子劳务队、老年服务队、政策及文艺宣传队等社团组织,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寓教于乐活动,不断丰富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把社区广大群众紧紧吸引在党组织周围,使居民心中坚信:共产党员在,主心骨就在。努力营造了全体社区居民感恩党和有事找党组织的浓厚氛围,为社区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
弘扬正气鼓人心。社区党支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宣传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政策,组织社区文艺爱好者,成立了文艺宣传队,通过三弦书、三句半、临县伞头秧歌等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形式,不断开展党的惠民惠农政策宣传、法治德治教育,引导居民摒弃不良陈规陋习,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意识。特别是通过开展“爱在重阳情暖社区”为主题的重阳节聚餐活动、“移民新区颂党恩,美好生活再起航”为主题的国庆文艺晚会、文明户表彰、“艺术点亮你我家园·书画摄影作品”捐赠等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坚定了搬迁群众永远跟党走的决心信心,“处处讲文明,时时讲文明”蔚然成风。
贴心服务暖人心。针对移民户来自不同乡镇,恋乡情结重、生活习惯不同、矛盾纠纷突出等情况,全面实行“敞开式一站式服务”,推行“窗口式”办公,打好“责任感情组合牌”,全力推动群众合理诉求“最多访一次”,落实党员主动上门服务摸排风险机制。协调处理家庭邻里矛盾纠纷,潜在的风险及时得到化解。自搬迁户入住以来,社区党支部书记带头上门排查问题,组织党员定期或不定期摸排200余人次,积极与物业公司、工队协调,妥善解决了漏水、供暖不畅、门锁不灵等大小问题150个。譬如,2019年底,移民搬迁入住的第二天就遇到停水、停电,社区群众情绪极不稳定,出现聚众到县政府上访的苗头,社区党支部于凌晨发现后,积极疏导,果断处置,及时调用灶具,搭建临时食堂,免费为搬迁群众解决了吃饭问题,避免了事态恶化。党支部用贴心服务温暖了每一户居民的心,把矛盾有效化解在萌芽状态,使居民切身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加强综治安人心。针对社区楼栋及人员分布状况,构建社区居委会、网格长、楼长、单元长、住户“五位一体”共建共治格局,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了“一张大网、网中划格、按格设岗、人在岗中行、事在岗中办”模式;强化应急值班值守,加大巡逻防范的力度和密度,组织专职巡逻队伍、社区网格员、治安志愿者、楼栋长等人员开展安全、稳定、平安守护行动,构筑全覆盖、无缝隙排查整治防控网络;新建社区警务室1个,“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全覆盖;深入开展社区“六乱”治理,人居环境得到大力改善;以创建“三零”社区为抓手,围绕“三治五和”一条主线,推进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实现“人人和善、家家和睦、事事和顺、乡村和美、社会和谐”五和目标。据统计,两年来社区共接待居民来电来访182起,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2件,解决群众诉求46条,协商议定社区重大事项5件,化解重大疑难问题2件。截至目前,该社区未发生一例到镇赴省市上访案件,未出现一例事故,未发生一例案件,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拓展就业稳人心。发展后续产业增加就业。围绕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增收的目标,规划建设了4500平方米的注塑、马达、口罩扶贫车间,引进山西宝珠山食品有限公司、山西闲味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粽子包装车间、临县鲁临同富工艺品有限公司柳条编织车间、湫水柏林苑服装加工车间,建设了50亩香菇、130亩的蔬菜大棚园区,可满足500余人就近就业。搞好技能培训鼓励务工就业。主动联系镇域企业、合作社,先后两次召开就业对接和职业技能创业培训会,培训贫困劳动力260余人次,向周边企业和合作社输出劳动力60余人;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联合县人社局举办了“人社政策进社区”活动和惠民生、促就业、进社区就业招聘活动,20余家用工单位和60余人初步达成用工意向;分类建立社区劳动力就业台账,全面掌握每个家庭就业需求和就业情况,有序输出劳动力150余人。设置公益岗位增加就业。用足用活光伏收益资金,合理设置公益服务岗位280个,足额提供给社区60岁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居民。社区还建立了就业服务动态跟踪机制,初步实现了搬迁户就业全覆盖,为群众稳得住提供了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