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农业农村 专刊

一个小酥馍成就一方大产业

——记临县三交镇独一村特色食品厂总经理樊艳珍

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不是自己赚了多少钱,而是带动多少人赚了钱。 ——樊艳珍

□ 刘生锋

“三路交叉在沟门,两桥飞架南北通;车轮滚滚忙不停,要买酥馍独一村。”流传于千年古镇的这首打油诗出至多年前的网红作家——临县小川河郭乃平之手。平凡简洁的语言,道出了当地人对“独一村”酥馍的喜好。

距今已有1450多年历史的临县三交,北周时期因处于乌突、窟胡、定胡三县交界而得名,是一座千年古镇。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三交镇因地控四方,地处通衢大道,素有“商贾往来,必出其途”之称,历来以其丰富多彩的美食享誉三晋大地。

居于古镇的樊艳珍祖上,在大清嘉庆年间就创办了享有盛誉的“同盛樊”老字号,以加工馒头、手工擀豆面为主的大食坊,一直传承到父亲樊长乐老先生第八代传承人。至公私合营后归国营供销合作社。

樊艳珍为了传承家传的美食文化,于2009年创立了“三交镇独一村特色食品厂”。以传统手工工艺,生产加工“酥馍馍”“火烧(消灾饼)”“西葫芦丝”“手擀豆面”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食品。在以传统手工工艺生产加工的基础上,如何让“干馍馍”成为入口酥、嚼着香、咽着甜、看着迷的特色美食“酥馍馍”,樊艳珍四处寻找前辈名家大师。在当地享有盛名的老前辈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终于研制出一款集酥、香、脆、甜,无添加剂的“酥馍馍”,成为老少皆宜药食同源的可口休闲食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从2009年起,在樊艳珍改革创新及品牌营销的经营模式带动下,由原来只有临县人懂得、走不出山沟沟的干馍馍,如今成为销售遍布大江南北的“香饽饽”。全镇由原来的两三家干馍馍加工户,发展到二十多家,同时带动了周边几个县、区酥馍馍产业的发展,从加工生产、运输服务到终端销售,解决了上千余人的就业问题,成为三交镇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经过樊艳珍和同伴们不懈的努力,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山西省科协授予独一村特色食品厂为“科普惠农绿色通道优质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并获得了“吕梁市知名商标”。

2015年,樊艳珍被评为“品牌山西年度人物·社会责任奖”,在他的颁奖词里这样说道:铁肩担道义,大爱做文章。社会责任是彰显社会公民的一把标尺,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检查线。良好的责任心是企业发展强大竞争力生长的沃土。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把事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真正让责任心变成了企业参与生产的“竞争力”。

颁奖词的动力将更加助推“独一村”酥馍馍在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中让产品转化出更高附加值,为产业化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6年,樊艳珍荣获了“山西省第二届新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19年,在山西省总工会、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五小六化”竞争中,荣获“酥馍馍功能性食品技术项目推广优秀成果三等奖”。

源于自然,特色兴业,独一村特色食品厂将沿着自己“独一”的绿色通道继续前进,为家乡的脱贫攻坚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