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天气转冷,我市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开始增多,让不少家长感到头疼,甚至是恐慌。那么肺炎支原体感染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如何治、如何防呢?为此,记者走访了吕梁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任俊梅,听听儿科专家为您正确支招。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间的微生物,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炎、肺炎等,也是小儿肺炎常见及易感的一种病原体。高发季节一般就在秋冬季。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任俊梅介绍。尽管肺炎支原体的名字中有“肺炎”二字,但它感染最常引起呼吸系统轻度感染,并且潜伏期较长,约1—3周,发热、咳嗽是最常见的表现,很多时候症状轻微,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感染后,没有引起家长的过多注意,通常是等居家治疗无明显起色后才选择到正规医院就诊。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咳嗽发烧来就诊的儿童数量有所增加,但不全是被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任俊梅介绍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如果一个班里咳嗽的孩子较多,在没有戴口罩的情况下,会引起小的交叉感染。“不少家长忧心孩子因为生病耽误学习进度,但此种想法不可取。家长要理性对待孩子健康与学习的关系,如发现孩子久咳不愈,一定要及时就医,如有必要可休假调养,减少交叉感染的概率”。
是否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特殊的临床症状来判断的,它造成人体脏器重大损伤的几率较小。而且一旦被确诊后,也可通过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药物控制。“需要注意的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疗程大约需要2—3周,疗程不足也可能导致其迁延不愈或复发,如存在咳嗽、发热久不愈合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按疗程治疗。”任俊梅说道。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存在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早就医仍然是对抗病毒的法宝。家长应合理科学正确看待病情,督促儿童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疾病高发季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真正做到科学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