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彦文 杨应平
12月是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月份,不仅要实现圆满收官的目标,还要提前谋划下一年度的工作。在这个年末岁首的关键时刻,方山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传来五大好消息:该县在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同时,持之以恒抓项目、促转型、开新局,交出了一份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效的优秀答卷。
一是项目建设态势良好。年内确定的86个重点项目,全部由县级领导包联,正稳步有序推进。在第十二届中博会方山文旅专场推介暨招商引资活动上,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54.88亿元。二是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持续落实县级领导包镇、帮扶单位包村、三支力量驻村的“三位一体”帮扶机制,省、市、县331名干部驻村帮扶,形成了全县抓乡村振兴的工作合力。县本级预算安排8154万元,保证财政投入乡村振兴资金只增不减,编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及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6个专项规划。三是文旅融合初具雏形。启动了总投资6.09亿元、总面积8487亩的农旅特色产业园(田园综合体)项目;启动了总投资5000万元的张家塔古村落开发与保护项目;成功与湖南中惠旅智慧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四是“两委”换届圆满完成。全县94个村(社区)全部完成“两委”换届,“两委”成员中45岁以下占比达到49.6%,平均年龄43.9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34.8%,党组织书记均具有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每村至少有一名大专及以上学历“两委”班子成员,切实推动了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提升了村(社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组织力。五是文明新风渐成自觉。全面启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活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意见》,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发放9100余份倡议书,签订了450余份承诺书,1万余人参与网上签名留言活动,正在筹办公益集体婚礼、评选“方山榜样”,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回眸党史学习教育的这一年,在省委、市委巡回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方山县委始终扛牢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深学细照悟思想,用心用情办实事,奋发有为开新局,有效推进了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多形式推动“学”的深入
方山县坚持多措并举,扎实推动“学”的深入。
一是“关键少数”带头学。“七一”前,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四本必读书目为重点,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了7次集中学习和6次专题研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带头领学、带头研讨,普通党员及时跟进、压茬推进,不断深化学习效果。“七一”后,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热潮。县委常委会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对全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出安排,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讲话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二是专题宣讲引导学。4月1日,在全市最早举办市委宣讲团宣讲报告会。之后,迅速组建16支宣讲团,深入县直各大口、各乡镇开展宣讲,县委党校、县委讲师团组织理论骨干教师采取微型党课、田园党课等灵活方式,实现90个行政村全覆盖。县委召开3次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议,先后邀请省委脱贫攻坚第二督导组组长刘德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首席讲解员崔韶光、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存福作专题报告。近日,正在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开展宣讲,累计受众达3.5万人次。三是创新形式多元学。把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搬进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的会场,代表委员朗诵《可爱的中国》、讲述“革命先驱张叔平的故事”。开办“党课开讲啦”专题栏目,举办青少年讲述党史故事比赛、妇女和职工代表党史知识竞赛,开展“学党史、诵经典、颂党恩”为主题的红色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知识测试,通过以赛促学、以考督行,全县上下不断掀起比学赶超热潮。四是营造氛围广泛学。开辟专栏、开设专题,实时报道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工作210条,转载刊播重要评论、重要报道、学习内容550条次。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学习强国、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吕梁日报、吕梁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方山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110余篇次。截至目前,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简报62期,被市单采5期、综采16期。同时,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组织开展10项群众性文化活动,唱响“永远跟党走”的主旋律,特别是举办的“颂歌百年路 奋斗新征程”大合唱活动,现场直播观看人数达到5.12万。
多层次挖掘“学”的载体
方山县深挖本土党史资源,着力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打造具有鲜明方山标识度的党史学习教育品牌。
创作“一微两刊”。“一微”,即:“党史里的方山故事”微视频,制作完成《革命先驱——张叔平》《红色故地——鸦儿崖》《烽火学堂——贺龙中学》《红色地标——烈士塔》,让红色资源活化为可听可看的“活教材”,通过“学习强国”、“央视频”、人民网、抖音等平台发布,阅读量超过12万人次。“两刊”,即:《北武当文艺》党史专刊、《方山抗日故事汇编》,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乡土教材,讲好本土红色故事,传承爱国奋斗精神。
丰富实践载体,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3月29日,党代会刚刚结束,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就组织新一届县委常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其他县级领导到贺龙中学旧址,瞻仰革命旧址、重温入党誓词,滋养初心使命,激发奋进力量。截至目前,全县4处红色基地共接待县内外学习教育群体675批次、2.5万余人次。张叔平烈士故居、离东县抗日政府旧址成功申报山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贺龙中学旧址挂牌“吕梁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滋润学生心田。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上好“学党史、颂党恩”开学第一课,开展“八个一”活动,在“六一”儿童节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文艺汇演,鼓励在清明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现场教学,在润物无声中传承革命薪火。
特别是9月3日组织少先队员向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追思革命先烈的活动,在央视新闻联播“赓续抗战精神”专题首条播出。同时,让“党史里的方山故事”系列微视频和《北武当文艺》党史专刊、《方山抗日故事汇编》进校园进课堂,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多方面践行“学”的实效
方山县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持续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进一步夯实学习实效。
深入察民情访民意。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县四大班子领导每人确定2个联系点,每月至少到联系点开展1次交流联系活动,与群众面对面座谈,听取群众意见。县委常委会定期召开会议,专题听取四大班子领导联系服务工作情况汇报,提出具体办理和推进措施。26名县级领导干部,共联系8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点、2个社区、42个支部联系点,累计深入基层220次,征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线索141条,已办结135条,办结率95.7%。
倾力办实事解难题。建立四大班子领导办实事项目台账,着力破解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部署开展“学习讲话入脑入心行动”“深化教育改革强基行动”“城市更新提标提质行动”“推进移风易俗攻坚行动”等9个行动,有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实行县级领导包案化解制度,县委书记周小云直接包案13件。目前,县级领导所包案273件,已化解237件,中央和省、市联席办交办的77件信访积案,已化解37件。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最大民生,也是最大的实事。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发展教育事业“四个优先”战略,与江阴市达成合作办学协议,江阴市派出优秀的校长和富有管理工作经验的行政领导、35名优骨干教师全面托管高中、初中。初一招生由去年860名增加到1408人,刷新近年来初一招生记录,特别是580分以上的高分段学生95%以上都留在本县就读;高一招生分数由去年320分提高到459分,其中600分以上有37名,580分以上有82名,而去年500分以上仅有3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信任度明显提升。
力抗洪灾暖民心。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成立工作专班,扎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倒塌房屋13户22间和严重损坏68户89间已分类处理完毕,一般损坏房屋221户238间完成维修,转移安置群众73人全部回迁。及时开展农业抢险自救。组织农户根据“双减双抢”措施进行抢收归仓,对1790公顷受灾农作物和211.3公顷成灾农作物,各镇与保险公司正在开展赔付工作。加大基础设施修复力度。受损公路19处17.6千米,共投入资金327.1万元,目前已完成恢复重建。受损通信线路27.6千米全部修复完成。受损堤防0.1千米、受损塘坝数量8个,已清理塌方并修复。受损广播电视传输路线0.3千米,已修复处置完毕。
条条建议被采纳,件件实事惠民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相信在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14万方山儿女将会汲取更多的奋进力量,开创更为壮美的崭新局面,交出一份又一份合格的优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