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一场夯实法治基石的礼赞

——我市“致敬法治吕梁建设奋斗者”主题朗诵会侧记

□ 王艳花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当天,我市举行专题活动。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活动以朗诵的形式宣传法治建设取得成就,歌颂在基层一线奋斗的人民调解员,凝聚共识,继续开启法治建设新征程。这场朗诵会奏出了时代强音,礼赞了基层调解员一心为民、解忧止纷的风采,展望了法治吕梁建设的美好愿景。这场朗诵会是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与宪法宣传、法治建设融为一体,探索基层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一场礼赞。

《一砖一瓦建设法治吕梁大厦》奏出了时代强音。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法治吕梁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首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榜上有名,“法治山西、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试点县落户柳林,地方立法、非遗保护条例成为全国范例,吕梁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司法行政工作联系点,全面打造了法治建设的“吕梁样板”。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政法系统协同推进,司法部门全力行动,全市上下积极响应,人民调解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

朗诵会礼赞了先进事迹。全市近3000个调解委员会,5000多名调解员,40个品牌调解室,扎根在基层,服务在一线,先进人物不断涌现、典型事迹举不胜举。这场朗诵会的《马志伟:南有枫桥,北有梧桐》《崔林有:我用调解爱吕梁》《王凤情的一天》《老董说事》《幸福的使者》歌颂了3个模范调解员和2个先进集体:豪迈提出了“南有枫桥·北有梧桐”的奋斗目标,首创推行“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被司法部表彰的全国模范调解员马志伟;累计调解1000多起矛盾纠纷、98%以上调处成功、调解金额达1000余万元的“金牌调解”崔林有;用热心、真心、耐心、细心、公心接待百姓初访,实现南虎滩村“零上访”目标的王凤情;在有着16年调解经验的老董带领下,化解陈年大规模集体上访案件5起、难缠案数10起、一般调解案上百起的“老董说事室”;开辟贫困农民工、工伤职工调解“绿色通道”,建立“流动调解室”,受到司法部表彰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临县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是吕梁人民调解事业的时代缩影和光辉注脚。

《我们走在法治吕梁的大道上》展望了美好愿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做出决议,两个“确立”顺乎民心、合乎民意,省党代会发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号令。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精准发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市委书记孙大军在全市依法治市工作会上的“12个要求”,切准提升法治吕梁建设水平的要害,向全体党员干部发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公心正道的号召,为建设法治吕梁、美丽幸福吕梁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干出“好成绩”指明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