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我市化解婚姻家庭纠纷止于纷始于心

1-11月份,全市妇联系统排查婚姻家庭矛盾纠纷73件,化解59件;帮助38名农村低收入妇科癌症患病妇女争取救助款7.6万元,为30名农村低收入“两癌”患病妇女争取救助款30万元,为15户特困家庭发放救助金2.8万元

本报讯 (记者 冯海砚 通讯员 刘小艳) 今年,我市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立足“事前力求防范到位、事中力推处置规范、事后力争救助可行”目标,将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以家庭小平安,促进社会大平安,为构建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全面排查,确保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纳入预防化解视线。一年来,市婚姻家庭纠纷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发动各级综治中心和网格员、社区民警、人民接访员、调解员、法律工作者、专兼职妇联干部、妇联执委深入社区、乡村,常态化排查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和宣传工作,及时发现婚姻家庭矛盾及家庭关系紧张、邻里关系不和等矛盾纠纷,主动上门、交心谈心、掌握动态,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台账实。全市妇联系统每月25日定时分类上报辖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1-11月份,全市妇联系统共排查婚姻家庭矛盾纠纷73件,化解59件。

二是多元化解,把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和婚嫁家庭辅导室,组织司法、妇联、律师事务所、心理咨询服务等机构的工作人员参与调解服务。各县(市、区)依托基层工作站点,邀请退休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妇联主席、心理咨询志愿者等成立一级调解机构,进行法治宣传、民情采集等,对于一级调解未能调解成功的案件,由派出所、基层法庭、司法所、律师、妇联等部门组成二级调解机构,由相关负责人进行法律政策解说,做进一步调解,通过调解仍不成功的,按照分级处置,逐级上报、分流、移送。

三是跟踪管理,预防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激化升级。今年以来,梳理排查近五年来离婚诉讼案件,梳理排查各个辖区内近五年的婚姻登记情况,梳理排查近三年来一人多次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家庭暴力等警情等“三类情况”。在梳理过程中,按层级走访摸排调查,逐条进行梳理登记,填写走访登记情况表,10月底前已全部走访摸排完毕,实现一事一档。同时,实行“双推送、双盯办”。出台《吕梁市110“民转刑”警情盯办工作规范》,针对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婚恋纠纷等有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的警情,从接警、反馈、调度、盯办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督办。“双推送、双盯办”即由市委政法委推送各县市区政法委盯办化解,由各派出所推送至同级乡镇党委政府或街道办预警盯办化解,确保做到每一起“民转刑”警情一盯到底。

教育为先,源头预防,各相关单位扎实推进“互联网+ 法治宣传”行动。各成员单位联合印制《平安家庭手册》,印制《反家庭暴力法》《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编》等各类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利用群众来访、举办培训班、下乡调研等时机,广泛宣传普及禁毒、防艾、防拐卖、防诈骗等建设平安家庭知识以及与婚姻家庭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五送’服务进社区·巾帼聚力幸福家”活动,共计在37个村(社区)组织民法典讲座40余场次,现场解答咨询132人次,2000多名群众聆听讲座,参与活动;市妇联创新制作《巾帼维权课堂》之《民法“典”亮生活》,共计发布微视频11期,收看人数达2万人次。《山西省家庭暴力预防和处置办法》正式实施当天,市妇联、吕梁综合广播共同制作《防范家庭暴力 共建和谐家庭》特别节目,第一时间向广大听众朋友宣传普及反家庭暴力知识。

吕梁市婚姻家庭辅导室常态化开展读书沙龙、心理讲座。民政局婚姻登记窗口积极开展婚姻家庭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家庭成员处理婚姻家庭关系的能力,努力减少因不懂法、不懂家庭生活艺术而导致的婚姻家庭纠纷。有针对性地完善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开展针对性强、精准度高的关爱服务和帮扶救助活动,全面促进婚姻家庭和谐稳定。实施“紫气东来·幸福启航”公益项目,帮助38名农村低收入妇科癌症患病妇女争取救助款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