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从生机勃勃的改革时期,到迈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吕梁这片红色热土上,始终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用信仰与汗水,守护着三晋大地的岁月静好。
秦文新,1930年出生于临县,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73年以来,这位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党员一颗红心永向党,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党忠诚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来到秦文新老人的家里,一个草稿本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上面记录着自己抗美援朝的战斗经历,老人告诉记者,自退休以后她就开始记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艰苦奋斗,取得瞩目成就的点滴瞬间,为的就是牢牢记住党的恩情。
生在旧社会,长在战争年代,生活在敌人的炮火下。12岁时,父亲去世,秦文新就跟着母亲给地主打工,纺棉花、折麻、种地。在抗日时期担任临县大峪沟村的妇女主任、人民代表,临县拐芪一区的区委委员。说着,老人的思绪便回到了自己刚入党在兴县青干校学习的那段岁月。
“当时在兴县我很激动,小时候日本人害我连书也没有读,这次可以读书了。学习给我们每个人发了铅笔和笔记本。给我发了铅笔,一根铅笔削成两头尖,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的读书。”秦文新微笑着回忆说。
在兴县学习一段时间后,秦文新又来到了临汾学习。两地的学习经历,让秦文新迅速成长起来。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志在继续提升自己,为国家和群众贡献自己一份力的秦文新跟随部队一路南下。在路途中,由于火车上上厕所不方便,使秦文新从此落下了小便不利的毛病。
秦文新说,虽然一路上吃不上喝不上,落下毛病,心里还是挺高兴。从农村一个穷孩子家庭里能出来,这是最大的幸福。国家培养了我,将来一定要为人民服务,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
来到四川后,秦文新担任电话员兼新华书店经理的工作。由于当时粮食短缺,秦文新还与同志们一起去乡下征粮。在征粮的过程中,一名同志牺牲的经历,让秦文新至今回想起来心情都非常沉重。秦文新说,土匪太多,遇到就没命了,他们都是穿的长袍子,你就看不出好人还是坏人,后来和我们一起的一位同事就被土匪抓了,被石头砸得不成样子了。
土匪的暴行没有让秦文新害怕。作为共产党员的秦文新,依旧坚守在征粮一线,她面对危险不退缩的精神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同志。1952年秋,秦文新分配到方山县峪口担任妇女主任。在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参与劳动,有困难秦文新就第一个带头冲上去,风里来雨里去,大街小巷都曾留下秦文新忙于奔波的身影。秦文新说:“风雨百年,中国共产党始终生机勃勃,始终走在改革创新的前沿,与时俱进。作为中国共产党一份子的我也感到无上荣光。”
如今,92岁高龄的秦文新还保留着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习和关心时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73年党龄见证了她不凡的经历,即使最平凡的工作和经历也因坚守初心变得富有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