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刘世安:从小学徒到大技师

□ 实习记者 王卫斌

俗话说,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对于25岁的第二届吕梁市职业技能大赛“吕梁技术状元”、柳林小燕子蛋糕店大师傅刘世安来说,从蛋糕店的小学徒蜕变为炙手可热的大技师,一番“鲤鱼跳龙门”、“山雀变凤凰”的亲身经历,使他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

刘世安出身于柳林县高家沟乡石家咀村农民家庭,兄妹3人中排行老三。2016年高中毕业后到柳林县城的柳林小燕子蛋糕店做学徒工,主要是为了学习制作蛋糕的技能,为将来就业创业做准备,同时,每个月还有800元的工资收入,帮助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在此过程中,经常因为技能不熟练、和面不到位、火候把握不准等原因,导致面包烤坏,受到师傅的训斥和责骂。有时还怕做不好被人解雇,没有少受窝囊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还有几次被烤箱烫伤皮肤。为了学好技能,他强忍疼痛和委屈,只能自己把苦水往肚子里咽,耐心向师傅讨教,但感觉技能遇到了瓶颈,无法进一步提高。几经思量后,他下定决心外出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使自己能够出人头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自己的尊严。

2019年,刘世安毅然从柳林小燕子蛋糕店辞职,带着自己几年来的积蓄,独自远赴上海学习技能。到上海后,他逐个到蛋糕店毛遂自荐推销自己,希望对方能够接受他去做学徒工,由于人生地不熟,跑了半个月,居然没找到愿意接受他的商店。后来,终于在上海闵行区一家蛋糕店的一位好心的师傅,听了他有3年多蛋糕店工作的经历后,愿意吸收他做研发部助理。做了大约3个月后,师傅发现他做研发确实能力不够,就帮忙把他推荐给上海最大的蛋糕店——法西诺蛋糕店,学习蛋糕制作的实际技能操作。这里有国内甚至国际上最前卫的蛋糕创意设计、最先进的设施设备和原材料、最规范的服务流程,师傅们大都有留洋进修的经历。由于对方不管吃住,为了节省开支,他只能以每月2000元的租金在偏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小房子,空间刚好能放下一张床。每天早上5点起床,出去买两个包子和一点豆浆,带在身上去挤公交车,后再转地铁,经历两个半小时后到达店里劳作一天,直到下午6点下班,再沿着来路乘车返回,等晚上9点左右回到住地后,全身就像要散架一样,身心疲惫,一躺到床上就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虽然每天节衣缩食,忙忙碌碌,但为了学点技能,他都不觉得苦。在这里,他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和面、面包成型、蛋糕整形、烤箱火候等各个环节耐心刻苦学习,他的技能得到了很大提升,工资也从刚开始的每个月5000元增加到每月8000元——10000元。

在上海一年的学习经历后,刘世安于2020年10月回到吕梁。由于技能得到大幅提升,离石、柳林的好几家蛋糕店争相愿意高薪聘请他为大技师。他先以6500元的月薪聘用到离石宏泰商厦里的一家蛋糕店。今年他与柳林一个蛋糕店工作的女孩喜结连理,在柳林县城安了家,为了照顾家庭的方便,另一方面出于对原来东家的感情,他自愿降薪回到柳林小燕子蛋糕店,老东家以月薪5000元聘用他为大技师。他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开启了自己美好幸福的生活。

“我响应市委市政府‘技能社会、人人持证’的号召,抱着与同行学习交流的心态参加这次技能大赛,与全市几十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我获得了行业第一名,获得了‘吕梁技术状元’,可以获得荣誉证书和奖金,更重要的是我的技术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的认可,说明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使我更加有信心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一招鲜吃遍天,做面包和蛋糕好比艺术品,需要不断创新,学无止境。我相信我不比别人差,等打工积累一定资金后,我准备与爱人一起创业开店,开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蛋糕店,把蛋糕店当做事业尽力做大做好。”刘世安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