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杜(服务对象),28岁,离异,有一个弟弟,一对6岁的双胞胎女儿,父亲是个普通工人,母亲患有精神疾病,20岁之前的生活平平淡淡,学习不是很出色,但是对自己的人生很有理想和规划,从小有极强的正义感,性格外向。20岁之后,他想去大城市闯闯,改善这个家庭的经济收入,于是他跟媳妇一起去了上海,在一次朋友聚会上,遇人不淑,又出于好奇,第一次接触了毒品,第一次吸毒后的小杜感觉没什么事,自己完全可以控制住,慢慢地毫无自控力,终日与毒品为伴,无心工作,因吸毒,他性情大变,先后两次被公安机关查获,在小杜被责令社区戒毒时,媳妇和他离了婚,把两个女儿给他留下了,之后的他开始混迹各种娱乐场所,夜不归宿,而孩子就由小杜母亲一人看管,他却活的人不人鬼不鬼,但他的母亲全然不知,还一直以为小杜在外打工。直到禁毒社工找到家里,说需要家人陪同一起去强戒所接他回家时,他母亲才知道他是因为吸毒一直在强戒所待了两年,顿时发病,接受不了让他们一直骄傲的孩子因为吸毒进了强戒所。他心存芥蒂,从心底开始抵触禁毒社工。
中阳县禁毒办为了能让小杜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消除隔阂,一次次与他聊天,与他父母聊天,通过日常关心,希望他能转变自己的态度。经过禁毒办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愿意敞开心扉,关心父母,关心女儿,找工作,减轻父亲的压力,为这个即将瓦解的家庭重拾一份希望。而禁毒社工通过了解小杜的吸毒史和戒毒历程,引导他分析导致他吸毒的多重原因,帮助他找到面对防复吸的方法,给予坚定的戒毒信心和戒毒动机。
在多次与小杜的接触与沟通下,他减少了对社工的偏见,时常向民警和社工倾吐因吸毒带来种种的社会阻滞,给生活、工作等方面带来的巨大阻碍,比如:去工厂找工作需要无犯罪记录证明,在村里帮忙干活嫌自己有吸毒史以及别人的另类眼光等等。禁毒办始终秉承热情、尊重、平等、接纳的态度对待小杜,充当心理咨询师角色给予他生活和心理上的支持与关怀,一次次向他讲述毒品的相关知识与法律政策,以增强他的正确认知,帮助他意识到毒品的危害。小杜开始主动提出参加服务中心的小组活动(与大家一起包粽子,做月饼,做各种活动)与宣传活动,始终保持随叫随到,有事请假的原则,配合禁毒社工完成各种工作。
小杜从出所后的无所事事,到在村子里干杂活,到帮着父亲一起去工地,再到自己包揽工程,他一步一步的努力,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他再次成了父母的好儿子,孩子的好父亲,他们看见小杜的转变,重新感觉到了让他们为之骄傲的儿子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