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要闻

幸福生活比蜜甜

大年初一,早6时30分许,天蒙蒙亮。身着橘黄色棉衣、脖围蓝色围巾、手戴黄色棉手套,全副武装的闫增保带着扫帚和铁锹来到村文化广场,开始一天的保洁工作。“每天早起一会儿,8800元的年收入就挣到手了,其他农活一点也不耽搁。疫情改变了老百姓的卫生习惯,把村里环境卫生搞好大家更放心。”老闫说。

走在村里的大路小巷,步入农家小院,大红灯笼和喜庆的春联映入眼帘,浓浓的年味儿,村里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与祥和。

闫增保是方山县马坊镇红崖湾村脱贫户,保洁工作让他家有了稳定的生活。刚过花甲之年的闫增保一直以种地为生。因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辛辛苦苦一年下来,种山药、谷子、玉米等农作物的收入微薄。倒是饲养的一头母牛很争气,一年下一头小牛犊让生活增色不少。

脱贫攻坚期间,方山县依据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产业、增加就业岗位,群众收入门路越来越宽。老闫家的日子渐渐发生了转变,8亩耕地退耕还林,每年收入3000多元;从1头牛发展到5头母牛和5头小牛犊,价值10多万元。

“除稳定的产业收入外,村里还给我安排了清洁工作的岗位。”闫增保透露,大儿子和三儿子从地里解脱出来,在外打工赚钱,孙子孙女茁壮成长,“二儿子在新疆打工收入可观,只是还没成家。”

聊天中,老闫道出了幸福生活和新年愿望:“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不缺钱。过了年再给二儿子娶个媳妇,人生的大事就算完成了!”

像闫增保一样,方山县从2014年累计减贫51376人,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红崖湾村党支部书记高云云用一组数据说明脱贫成果:全村共有529户1461人,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46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1.2万元。

2021年,方山县深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光伏、养殖、种植等各项经济产业稳定发展。截至2021年10月,光伏收益分配到村1.61亿元,村均178.88万元,惠及脱贫户18399人;通过光伏资金设置公益岗位5547个,脱贫人口获得工资性收入1967.08万元,人均3546元。肉牛产业,通过宏康牧业龙头带动,全县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6200户农民户均增收1500元; 饲草加工带动农户在秸秆加工、运输等环节农户工资性收入可达250万元;养牛专业村发展到54个,养牛户达2680户10830余人,年均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散养户年均收入5000元以上。全县牛存栏达到4.46万头,带动2680户农民增收,户均收入2万余元。中药材产业,今年与山西振东医药集团、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合作,中药材面积稳定到5万亩。圣帝中药材有限公司实施了年产5000吨中药材饮片初加工续建项目,带动1231户脱贫户增收,户均收入2300余元。除此之外,各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产业,马坊镇、积翠镇、北武当镇累计发展西葫芦、豆角、旱地西红柿、芦笋等季节差有机蔬菜1.2万亩,带动农民户均增收3200元以上。

不一会儿,天亮了起来。有晨练习惯的老党员孙云喜来到文化广场,她边锻炼边与笔者聊起来:“与原来的生活条件相比,我们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等所有基础配套都齐全,跟城里一样。特别是村容村貌大变样,环境好了,群众心里也舒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