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以真挚的为民情怀高质量增进民生福祉

——八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本报评论员

从深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到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继续利用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桩桩件件,都直指民生领域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既是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民生事项,也是对全市人民的郑重承诺。一系列暖心的部署,彰显了市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市各级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树牢正确政绩观,提高本领能力、定力毅力,切实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吕梁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1年,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不断加大对民生各项事业的投入力度,全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业形势稳定向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教育、卫生、养老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条条饱含温度的创新举措的出台,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让群众备感温暖。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民生社会事业总体水平离群众的心理期待和现实需求还有差距,诸如医疗、上学、就业、养老等群众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依然需要我们不断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要树牢正确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为老百姓做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从而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在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一件接着一件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使人民群众的生活一日好于一日,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要善于把握重点、有的放矢。要明确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民生领域工作重点,逐级认领任务,压实责任、深化改革、狠抓落实。要积极回应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方案》,今年要重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盘活柳林教育园区,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腾退校区主要用于补齐基础教育供给短板。实施市直机关幼儿园、吕梁二中、吕梁五中校园改造,推进安亭中学建设,吕梁三中、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要建成投运、秋季招生。要着眼群众最期盼的健康需求,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人才队伍等方面短板,建成覆盖全市医疗机构的“智慧医疗+5G协同诊疗”信息系统。要在推进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事项上见实效。继续深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加大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力度,持续做强“吕梁山护工”品牌,促进高质量就业。要时刻绷紧常态化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守好“吕梁阵地”;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从严从细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要抓大不放小。全会提出的要坚持利用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内涵深刻、意义深远。这个平台建立以来,已经成为增进各级领导干部与群众充分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里,群众畅所欲言,不仅谈就业、教育等大事,也谈诸如停车难、供热不暖、上下学交通拥堵、物业收费不合理等身边小事,头绪多、事情杂,恰是对各级各部门解决问题本领能力的“实战”考验。全市党员干部要充分重视这些“小事”,强化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闯劲和锐气,拿出事情不解决不松劲、群众不满意不撒手的志气与决心,主动团结和组织发动群众,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能力,从解决一件件小事抓起,推动民生保障事业大发展。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指出,“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让我们以真挚情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把总书记的谆谆话语认认真真落实到为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