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

临县:乘势而上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本报讯 (记者 刘华) 近日,临县召开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乘势而上,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全方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实施“五化战略”、建设“五个临县”崭新篇章。

过去的一年,临县抓学习重实践,党史学习教育交出了忠诚履职的政治答卷;抓巩固促振兴,巩固脱贫成果交出了务实担当的奋斗答卷;抓改革促转型,高质量发展交出了鼓舞人心的优异答卷;抓保障补短板,民生福祉交出了温暖人心的幸福答卷,政治生态建设交出了风清气正的严实答卷。一年来,全县上下直面困难挑战,鼓足干劲、全力拼搏,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五五”部署要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临县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决主动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乡村振兴、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顺应“双碳”、能耗“双控”的新任务新要求,努力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全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迈出新步伐。

强化巩固提升谋振兴,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继续对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常态化开展排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严格落实防贫返贫措施,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聚焦产业难题,着力挖掘县内特色农业资源,继续壮大枣木香菇、枣花蜜、枣芽茶等红枣新业态,大力发展马铃薯、小杂粮、中药材等农产品,探索实施蓝莓种植等种植产业。大力引进和培育产加销一体化的龙头骨干企业,不断加大奖补力度,提升全县农产品加工主体科技含量,持续壮大县内“青塘粽子”“枣芽茶”“枣花蜜”等特色农业品牌。同时,依托电商、直播带货、消费扶贫等多种形式,解决好农产品的销售难题。

强化项目建设促转型,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全力推进晋煤太钢三交一号600万吨矿井、锦源煤矿600万吨矿井、三交碛口、三交北等煤层气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强化对重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测调度,破解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加快构建产业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强化招商引资。

强化为民理念办实事,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车赶集运站铁路专用线、林家坪铁路专用线、省道S254线临县境内白文至新舍窠段改扩建工程、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高级中学后勤与公寓工程、湫水河水质自动监测体系、殡仪馆建设等民生项目的建设。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医疗健康水平,积极推动就业创业,兜住基本民生底线。

强化绿色发展打基础,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农光互补光储一体化发电等7个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抓好碛口景区规划建设提升工作,争取早日成功创建5A级景区。做好紫金山、大度山、汉高山“三山”生态康养旅游项目前期旅游规划及招商引资准备工作。启动正觉寺、李家山、西湾等旅游景点申报AAA级景区项目。加大中央后委等革命遗址,碛口地质公园等自然遗迹,伞头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碛口、西湾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力度,持续壮大临县“一心两带”旅游特色品牌,争取将临县打造成黄河板块旅游目的地。

强化提质扩容补短板,推动城镇建设高质量发展。要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建设,推进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工程设施提档升级。要加快文明县城创建,坚定实施大县城战略,持续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强化底线意识防风险,推动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要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筑牢安全稳定防线,全力打造平安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