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聚焦两会

王自:“一朵急救云”为急救患者织出一张挽救生命之网

□ 本报记者 阮兴时

“‘急救’是我们过去医疗卫生里面的一个堵点和痛点,如果能够早发现、早送治,可以挽救更多宝贵的生命。虽然说近年来我市公共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很大,但短板依旧不少。”来自民盟界的市政协委员王自说。

王自用一组数据说话:目前我市13县(市、区)的120急救工作总体水平落后和不足,各县(市、区)120院前急救工作基本上都是依托于县级人民医院急诊科,除市辖区(离石区)和孝义市有120急救调度指挥系统外,其余11个县市仅开通120电话或者拨打110电话转接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全市市县两级医院仅有可用普通救护车54辆、负压救护车18辆,而负压救护车又是转运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必备条件,救护车辆不足又不能科学高效调度救护车辆及救护力量,同时因急救信息不能与医疗机构有效衔接,致使急救时间无法进一步缩短。

因此,王自从两方面提出建议:一是按照“集中受理、统一调度、分区救治、就近就急”的急救原则,结合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以“一朵急救云”为统领,织出“全市一张急救网络”,建成吕梁市区域协同智慧云院前急救系统。具体的做法为:以急救车监控为切入点,对接各个医疗机构的医疗数据协议、预约挂号、快速分诊、智能调度等功能,延伸到院前120系统、院内各科室及系统,打造端到端的应急救援体系,实现“上车即入院”,抢占黄金时间。同时通过4G/5G网络,第一时间传输高清的医疗影像等数据,与主治医师发起远程会诊,最大限度缩短抢救响应时间,为病人争取更大生机。二是加强政府投资,希望在“十四五”期间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力度,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组织实施,确保吕梁市区域协同智慧云院前急救工作积极稳步推进和运行,最大限度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急救患者织出一张挽救生命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