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雅萍) 2月26日,市委书记孙大军在参加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临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加快建设美丽幸福吕梁奋斗目标,坚定信心、担当实干,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市领导油晓峰、李双会参加审议。
审议讨论现场,李双会、姚树山、刘海生、刘锡峰、渠全明、刘晓弘、王雁、杨巧秀等八位代表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踊跃发言,气氛热烈。
听取大家发言后,孙大军指出,这次市“两会”,开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时期,开在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意义重大。政府工作报告紧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目标,充分体现和贯彻落实了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今年乃至今后五年我市勇蹚转型发展新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是一个振奋人心的高质量报告,我们要凝心聚力,狠抓落实。
一要统筹抓巩固促振兴,在乡村振兴上下足功夫。临县过去是吕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现在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临县的首要任务、头等大事。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着力抓好四件事。一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住五年过渡期政策机遇,用足用好省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8类31条措施,抓好政策落地。二是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四个机制”,持续做好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返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导致基本生活困难户和低收入老年人口等特殊群体的常态化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做到应帮尽帮、应助尽助。三是推动产业提质和就业提升。产业方面要在基地建设、项目投资、精深加工、品牌创建、市场拓展等重点环节持续发力,持续壮大龙头企业,推进红枣、核桃等深加工,开发系列产品,做强枣芽茶、枣花蜜等特色品牌,做好市场营销,让农业传统产业真正成为农业优势产业。要壮大特色养殖业规模,同步解决好畜禽粪污处理问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形成生产布局优化、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环境友好的畜牧业发展新格局。就业方面要以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就业收入水平和就业市场份额为目标,在就近就地就业的基础上,加大吕梁山护工、临县的哥、临县工匠等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力度,加大劳动力输出力度,确保群众通过就业稳定增收。四是持续抓好乡村建设,把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统筹起来,既要抓好乡村建设“四大提升工程”,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又要着力构建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特别要加大乡镇、村集中换届后的干部培训力度,动态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坚强有力。
二要统筹抓扶优促育新,在转型发展上构建引擎。临县的转型发展潜力巨大,煤层气储量大,文旅资源极其丰富且特色鲜明,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临县电子商务集聚区等。要用好非常规天然气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机遇,推动临兴、三交北区块尽快投产达效,三交区块稳产增产,健全完善上游勘探开发、中游管网建设、下游综合利用的产业发展链条,做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储运、利用这篇大文章。要格外珍惜自然山水、历史文脉,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精品文化旅游带,下决心把碛口景区打造成吕梁乃至山西文旅产业的重要支撑点,打造临县独有的文化旅游品牌,做好文旅产业这篇大文章。要像抓开发区一样抓好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引领县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服务业提质增效这篇大文章。要用好中国科协等帮扶资源,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推进储能电站建设,大力发展固废综合利用产业。
三要统筹抓治理促保护,在生态建设上走出新路。临县是黄河中游的重要节点,整县域属于黄河流域。要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把握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方面、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两个关键。聚焦生态建设,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加强沿黄干支流生态修复与治理,狠抓采煤沉陷区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积极支持有关科技企业在临县的技术试点,大力推进沿黄农村的厕所、垃圾、污水治理革命,为全市乃至全省蹚出一条农村环境治理新路。要积极推进农村能源革命,扶持生物质燃料加工企业发展,因地制宜推广户用生物质炉,推动农村清洁取暖燃煤替代,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要加大环保监督执法力度,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生态修复闭环污染防治格局,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四要统筹抓改善促保障,在民生福祉上持续发力。要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医疗人才培育引进力度,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等短板,推动医疗保险全覆盖,坚决防止群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要持续做好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打造样板乡镇,示范引领带动,加快形成以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小院为主体,区域性敬老院和护理型中心敬老院为引领,多种社会力量参与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治理孝道式微,保障农村老年人有品质、有尊严的生活。要持续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意见》,着力把村规民约做实,发挥好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带头作用,革除歪风陋习,建设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