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2021年是全市统筹安排的全民技能提升培训之年,主要采取的是以普惠制培训为主,菜单式、定向式、项目制为辅的技能培训方式。而从2022年开始是转轨之年,将中高技能培训逐步替代普惠制培训。通过中高级技能培训,发放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最终达到较高的增收水平。为此,要根据吕梁实际,抓住重点环节强力推动。
一、抓准培训这个基础。围绕全市劳动力技能比较缺乏,亟须提高技术水平,采取订单式、菜单式、定向式、项目制培训,全年组织劳务品牌式培训6000人;围绕吕梁山护工技能单一,亟须提高综合护理水平,实施组织规模化、教学专业化、培训精准化、就业保障化和管理职业化“五化联动”,全年培训吕梁山护工1.25万人;围绕大数据、光伏、碳基新材料、钙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玻璃、新能源、现代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八大新兴产业,亟须对口高技能人才,各相关企业要与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对接,制定培训对象、培训规划、培训教程、培训公告等方案,全年开展定向式培训不少于1500人,每期培训3一6个月,在培训结束时必须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按照每人不超过80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围绕红枣、核桃、食用菌、生猪养殖等八大产业和乡村振兴目标,亟须特优产品实用人才,做好特优产品需求的技术培训及乡村振兴需要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全年培训人数5000人以上;围绕农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返乡青年种养殖能手、能工巧匠等五支队伍,亟须技术娴熟实际操作人员,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充分发挥学校专业特长,每年选送50所田间学校、50名精锐教师、50家技能农民典型示范扩大影响,全年共完成送教送技下乡培训防止返贫劳动力5000人;围绕企业所需技能人才和紧缺人才,亟须的一线优秀操作技术人员,依托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全年完成政府性补贴培训10000人,按照每人300元给予企业职工技能培训补贴。
二、抓牢取证这个关键。精准建立技能等级认定机构,这在我市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已运行19户,30户在申报备案中,今年必须挖掘企业、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等潜力,争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达到80户以上;精准发放职业技能资格有关证书,全年持证人数力争达到中级工16000人,高级工1300人,技师、高级技师260人;精准给予取证补贴,按照专项职业证书200元、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初级工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初次取证)400元、中级工证书600元、高级工证书800元的标准,给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评价补贴;精准鼓励高校在校学生重点开展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毕业时至少领取1个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三、抓活就业这个主线。要把就业拉动到劳动力市场上,市县两级政府要运用就业专项等各类资金,建立机构名称、机构性质、业务经办流程和经办平台统一以及场地实施配套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密招聘活动举办频次,创造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愿;要把就业拉动到产业链上,对应我市的九大基地、八大新兴产业、八大农村特优产业等,经过定单式、定向式、项目制培训,培养出有用技能人才,实现持证上岗就业;要把就业拉动到劳务品牌上,通过加大对劳务品牌的培训力度,提高就业的数量和质量;要把就业拉动到小微企业上,对小微企业实施阶梯式吸纳就业补助政策,年度内每吸纳100人以下且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按每吸纳1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要把就业拉动到省外劳务输出上,完善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工作站15个(其中吕梁山护工5个),继续按每个5万元标准给予补助,争取完成省外就业90000人,实现境外输出200人;要把就业拉动到就业困难群体的安置上,各县(市、区)选取20个左右劳动力相对丰富、失业人员或就业困难人员较多、基层平台建设相对薄弱的重点社区(村),开展充分就业帮扶活动。
四、抓紧增收这个主渠。建立多形式的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指导国有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并与职工工资挂钩,使职工收入明显提高;建立多形式的劳务收入协作制度,精准对接省外企业进行定单式、定向式、培训制培训,使外出劳动力靠持证就业靠技能得到稳定收入;建立多形式的就地就近就业合理收入制度,社会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技能培训并领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使劳动者能在家门口持证就业增收。
五、抓住监督这个重点。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机构,明确职责,分解任务;强化工作机制,人社部门抓准,财政部门保证资金,乡村振兴部门提供防止返贫劳动力培训名单,其他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强化资金监管,明确资金使用门户方向、流程,定期向社会公布,实行廉政风险防控;强化责任考核,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半年总结制度,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保证按进度要求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