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位于临县白文镇的庙坪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房屋,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道路,一幅幅寓意深刻的墙画和一幢幢产业发展园区。
曾经的庙坪村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基础薄弱,整个村子经济不景气,上访事件频发,周边村庄的人们调侃庙坪村是典型的“五多”“五少”“五差”村。贫困户多,老弱病残多、光棍多、邻里纠纷多、村里不务正业的人多;富裕户少,强壮劳动力少,工副业少,集体经济少,有文化的人少;自然条件差,文化教育差,村民自我发展意识差,集体经济创新发展能力差,村容村貌差。
2011年,在庙坪村民的大力支持下,乔伟顺当选了庙坪村党支部书记,他不断走访调研,和村委班子认真探讨如何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当时的庙坪村村民日常出行、吃水、上学、增收都很困难,为解决村民的这些基础生活问题,乔伟顺提出了“解决四难,实施两改造形成一产品”的发展思路。他以个人名义筹集资金,带领村民修建道路和桥梁,同时开始实施农业两改造,山地以规模化种植核桃经济林为主,河地改造成平地,不仅可以用于发展高效农业,还可以招商引资兴办企业,结合“一村一品一主体”的思路开发出一个有影响力的产品。
乔伟顺认识到,农村要想发展好,必须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特色高效农业产业。经过多次考察学习和不断尝试,他决定利用庙坪村的冷凉气候发展反季香菇。2015年4月,庙坪村利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扶贫资金,乔伟顺带领的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入股的20多户农户成立了临县丰林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丰林公司的成立,直接解决了庙坪村以及周边村里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公司年平均用工量达140人,普通劳动力年收入达3万元,每年能带动40余户贫困户脱贫。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丰林公司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率先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公司直接流转土地230亩,涉及65户贫困户,年人均收入430元;引导村里的贫困户抱团发展,帮助11户贫困户修建大棚,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并提供优质菌棒和技术指导,对其所产香菇采用保护价回收,确保农户利润,每户年收入达5万元;公司还与村集体合作,利用公司空地,建设500千瓦的光伏电站,村集体获得分配收益,再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公益奖补制度,帮助全村97户贫困户脱贫。
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民们的不断努力下,庙坪村摆脱了贫穷和落后,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建起了乡村综合服务大楼、文化广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修建了10公里的循环主干硬化路,4.5公里的“户户通”街巷以及600米长的商业街;铺设了下水管道5000多米,修建污水处理站一座,解决了村民倒脏水难的问题;建成了两座湫水河大桥和3000多米排洪渠;重新铺顶了全村的房屋,每家每户都加盖了树脂瓦;引进了四家企业落户村内,实现了村民就近务工就业。
如今的庙坪村,已经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的新乡村建设示范村,多次被评为“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文明卫生村”“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村党支部连续5年被评为“五星级农村党支部”,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
“乡村振兴战略让我更加坚定了扎根农村的决心,下一步我要引导激发更多的村民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努力建设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新农村。”乔伟顺信心满满地说。
在交出脱贫攻坚的完美答卷后,乔伟顺和村“两委”班子结合庙坪村的山区特点和生态优势,打造精品绿化带、特色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区、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区、绿色高效农业种植示范园区、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区,构建“一带四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纳入乡村产业振兴的大格局中,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结合起来,逐笔书写庙坪村乡村振兴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