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任彦祥:扎根乡村圆梦造林

□ 本报记者 康桂芳

从饭店女老板到造林带头人,2010年任彦祥一头扎进石楼县的山山洼洼开始植树造林工作,不知不觉间,已经11年了。

只要能吃苦能坚持,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1996年,21岁的任彦祥第一次离开生她养她的石楼县灵泉镇龙台村委四江村。

外出闯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穷家富路,穷家富路。”任彦祥说这辈子都记得第一次出门时老父亲卑躬屈膝为她四处借来的80元路费。坐在大巴车上望着父亲越来越模糊的背影和远去的一座座贫瘠的山梁,她发誓活不成个人样不再回村。

时隔二十多年过去了,任彦祥向记者讲述了她一路走来的艰辛。她做过山西毛纺织厂的工人,当过饭店服务员、商场销售员,还摆过地摊承包过学校食堂,最后自己开饭店当老板。事业起起伏伏,经历得多了,心境也发生了变化。没有了刚打工时的意气风发,多了爱思考和沉稳干练。

任彦祥认为,人的成就不一定要用金钱和地位衡量,做点有益于社会的事更能体现人生价值。当一次朋友偶尔电话问“有扶贫造林的活你干不干”时,激起了她一直想干大事的信心,“男人能有自己的事业,我们女人也能行,只要能吃苦能坚持做啥都成!” 任彦祥的造林梦从此开始。

以爱为创业底色,带动百姓造林增收

2010年,任彦祥从省城回到石楼县,走上了植树造林的创业路。从未接触过这个行业的她,几年下来靠着摸索学习到了很多林业方面的知识,对生态发展和植树造林有了新的认知。2016年,随着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迅速发展,任彦祥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只身一人前往辛关镇高家山村,创办了辛关镇第一个造林专业合作社——石楼县丰达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一个女人创业初始其难度可想而知。顶着巨大压力,任彦祥在村里挨家挨户地走访动员,任彦祥向合作社的社员保证“只要我能跑得动一定保证大家有活干有钱挣”,资金短缺,任彦祥借款贷款抵垫资金。为了购买优质树苗,任彦祥亲自到各地育苗基地询价选苗……

功夫不负有心人,合作社在任彦祥的带领下一边增绿一边增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5年来共实施退耕还林近万亩,解决村里50多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仅合作社的社员每人每年可增收5000多元。合作社社员也从原来的20人扩大到现在的38人,其中34人为贫困户。贫困户李季倩家里有40亩地,过去一直是靠天吃饭,自从加入合作社一年平均能挣三四万。他说:“任彦祥说话做事干脆利落,我们跟着她干活心里也踏实有底气。”任彦祥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2017年、2018年任彦祥先后被评为石楼县致富带头先进个人、合作社先进个人;合作社也于2017年被评为先进造林合作社;2018年被评为十佳造林合作社。

因赤诚使她坚守,助力石楼绿色未来

一身迷彩服,一副黑框眼镜,一双胶鞋,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带着一帮社员就下地干活,一年两次栽苗,种苗、育苗、护苗,年复一年的艰辛努力,任彦祥硬是凭着对造林的赤诚,靠着对事业的执着,一步步让造林合作社发展壮大,有效实现了增绿与增收、生态与生计的统一,为全市生态脱贫创造了经验。

“挖掘增收潜力,力争实现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群众”。2019年,为扩大合作社增收业务,带领更多的人脱贫致富,在市妇联的支持下,任彦祥又创办了圆梦花椒种植基地,和朋友合伙购买了二手打井机,实施农村“一村一井”项目。

任彦祥是个热心人。谁家有困难,她总是积极帮助,不但在思想上给予安慰鼓励,还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她先后为合作社所在村发放1万多元的食油、白面、大米,争取各类取暖物品几十套。她用真诚的关爱温暖着贫困户,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信赖,获得了一致好评,成为当地女子当中的标杆。石楼县锦绣春光造林合作社的负责人马凤青这样评价她:“任彦祥就是这样一个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能吃苦不服输的女汉子,是个热心肠大好人”。2021年任彦祥被石楼县妇联评为创业女标兵;同年任彦祥入选县政协委员。

“在创业过程中,我苦过、累过、哭过……但我并不后悔,没有苦就没有甜,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妇联对我的支持……我将怀着对石楼这片热土的热爱,继续去奋斗。”任彦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