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个平凡的周末,石楼县和合乡大洼村呼延瑞老人家里格外热闹:一大家子四世同堂聚在一起,其乐融融,正在为老爷子举办80岁寿礼。十来个人的大方桌,围坐着的都是最亲最近的人,桌上没有名烟名酒,几个简简单单的小菜都是老爷子的胃口,一碗软糯糯的长寿面老爷子吃了直夸香!
而在这之前,老人的儿子呼志平则打算大操大办,为老父亲办一次有分量的寿宴,给老人一个惊喜。
“以往村里老人过大寿,不仅要摆风光体面的宴席,还要搭台请戏班唱大戏,杀猪宰羊,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呼志平介绍说,父亲生日前,村干部三番五次来家给他做思想工作,作为一名党员,他从内心深处深处打消了大操大办的念头,辞了锣鼓队,退了预定席,并挨家挨户上门向乡亲们解释,一再说明不办酒席的原因。
老父亲知道后,也是态度坚决支持儿子不大搞大摆宴席。“作为儿子,尊重父母的意愿是尽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拥护党的纲领是尽忠;作为父亲,为子女树立榜样是尽责。”呼志平深有感触地说。
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石楼县抓重点人群,积极强化示范引领,出台了《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移风易俗规定》《关于开展移风易俗监督检查的实施方案》,分众化开展倡议引导,带动全县形成推进移风易俗良好氛围。
该县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移风易俗作出明确要求,要求单位领导干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对单位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和践行者。截至目前,全县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全部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承诺严格执行移风易俗规定,不大操大办,不参与非亲属婚丧宴席,不说情打招呼,教育引导亲属、身边群众。同时,严格实行报备制度。通过县纪委监委文件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明确规定不论在乡村、县城举办婚丧宴席,均须事前双报备。规定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须向单位党组织报备,村民(居民)须向村(社区)红白理事会报备;农村红白理事厅、县城宴会厅须分别向乡镇、县移风易俗办公室报备。
移风易俗工作以来,石楼县人大、县政协、县委统战部、工商联、新联会、市监局,分别向全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两新组织”人员、宴会厅、红白理事厅负责人,倡议遵守移风易俗规定,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县文明办、团委、妇联,倡议适龄男女青年,树立新型婚恋观;县教科局组织中小学生群体,倡议不操办“十二岁生日宴”“升学宴”“谢师宴”等,通过分众化开展倡议,抓住了移风易俗的重点人群,通过带动辐射,在全县形成了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