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罗峪口镇:鲜花祭祀讲文明 移风易俗我先行

本报讯 (记者 冯凯治 通讯员 张亚东) 清明时节,罗峪口镇统筹森林防火和疫情防控工作,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一边加强检查督查压实制度落实,一边倡导群众从内心深处响应移风易俗,确保制度不落空、措施有实效。

清明奠先人、深情寄哀思,清明前三天后四天是兴县约定成俗的祭祖时间。4月2日,一大早,罗峪口镇罗峪口村的村委委员史巧蝉和护林员马春春就带着鲜花和宣传资料来到村头,设立起防火防疫检查站。“野外用火要谨慎 一朝侥幸成罪人”,站点前鲜艳的标语十分醒目,五颜六色的防火小旗随风摆动。不一会儿检查点周边就聚集起不少人,从神木返回的史挨平被马春春拦了下来,看行程码、健康码、测体温、登记个人信息,发放宣传资料、讲解本地防疫要求,一系列流程后,史巧蝉拿出两束菊花换回了史挨平手的一沓烧纸,并叮嘱老史今年祭祀坚决不能用火。

一系列的流程被暗中督查的党委书记白乃兵看得清清楚楚,他走上前,热情询问老史接受不接受移风易俗的做法?老史响亮地回答道“既然国家不允许我们就该遵纪守法,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这样做是为了咱的森林安全和大家的平安,归根结底还是为咱人民群众生活好,我们虽然一时觉得不适应,但都还得支持”。听了老史的话大家高兴地笑了起来。

在李家梁村,支村两委干部同样在清明前三天就来到入山路口设立了防火防疫检查点,支部委员高秀琴和护林员李玉同一个负责信息登记,一个负责发放宣传资料,宣传点上除了鲜花和防火防疫宣传资料外,还多了李家梁村场所码。“一扫场所码个人信息就能准确显示,比行程码、健康码更方便、更省事”,李玉同向前来上坟祭祖的人们介绍到。

清明来临前,该镇召开会议,就清明森林防火和疫情防控进行了专题安排。全镇10个行政村成立了防火防疫工作领导组,下辖的51个自然村成立了51个防火防疫站。明确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自然村、护林员包责任区、包户的防火护林责任体系,同时镇里还结合清明印发了“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移风易俗倡议书、护林防火倡议书、疫情防控倡议书各5000份、并购买黄菊、白菊5000余株下放到各检查点。为确保责任压实、措施不空,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镇班子成员采用交叉督查、每天巡查,确保各环节人员在位在岗、工作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