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走进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映入眼帘的便是广场纪念碑上毛泽东同志为刘胡兰烈士题词的八个大字。刘胡兰纪念馆始建于1956年,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刘胡兰村(原云周西村),为纪念刘胡兰烈士而修建。
刘胡兰烈士是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为人类解放、为一生追求理想而光荣献身的女英雄,是千百万在革命战争中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中的杰出代表。作为一名15岁的青春少女、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怀着对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以“怕死不当共产党”的英雄气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前赴后继,拼搏进取。
作为肩负宣传和传承革命精神神圣使命的刘胡兰纪念馆,如今已成为党员学习革命精神、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阵地,群众培养爱国热情、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传承红色记忆,弘扬革命事迹。刘胡兰纪念馆自开馆以来,刘胡兰烈士的事迹在这里广为传播。近年来,刘胡兰纪念馆勇于探索,深耕红色资源,用创新的思想观念谋划工作、推进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科学规划布局,进行了整体升级改造工程,特别是对陈列内容进行完善并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真人等身拍摄的三维成像等先进科技手段,真实、生动、立体地展现出刘胡兰烈士光辉壮丽的一生,推动了红色文化的发展和升级。
依托红色资源,宣传革命精神。刘胡兰纪念馆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理念,举办报告会,组织由刘胡兰烈士的亲属、宣教人员、讲解员组成的刘胡兰事迹报告团,深入学校、机关、企业进行宣讲。还进一步加强与媒体间的合作,为他们提供各种有价值的史料、场地、稿件素材。与此同时,邀请多家机构共建教育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目前已有200多个单位在此挂牌。通过多种形式,依托革命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让更多群众全面了解刘胡兰烈士的光辉事迹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从而推动了红色资源的社会宣传,激发出弘扬民族正气的巨大精神力量,发挥出爱国主义基地在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方面的重要作用。
保护红色文化,扩大对外影响。近年来,刘胡兰纪念馆主要围绕保护和管理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以及社会各界捐赠的各类文物、资料为核心内容开展工作,不断加强对文物保管人员的专业培训,还聘请专家学者先后分批次对库存几十年的大型油画、书法、素描等362件藏品进行认定,已全部被认定为革命文物。除此之外,历时四年收集整理、编写修订、出版发行了馆志。这一举措填补了国内纪念馆馆志编纂空白的史实资料、对深入系统挖掘与科学合理保护革命文物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刘胡兰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地方。新时代,刘胡兰纪念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不断学习宣传英雄事迹和精神,深入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的规律和方法,研究观众的心理和社会需求,创造发展更多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新思路、新举措,努力将刘胡兰纪念馆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红色文化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