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线蹲点、奋战30天”专项行动中,社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发挥着他们“熟”的优势和“勤”的特征,用真情付出和无私奉献筑起了一道道坚强的防疫堡垒,书写着一个个动人的抗疫故事。
主任的零点模式
时钟指向了4月16日凌晨一时,辛丽丽在电脑前仍然忙得起劲。下午,县住建局的几名党员来社区报到后,他们的信息还没来得及归类分解,党员中心户工作本周必须完成。两个小时过去了,底数逐步清楚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了262人,已经建立了188个党员中心户。实在困得不行了,辛丽丽在春寒料峭的深夜起身回家。
辛丽丽是方山县圪洞镇武当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主任,这已经是她连续七天工作在深夜了,也逐步习惯了这种零点以后的工作模式。她说:“白天事多人杂,还要不停地协调沟通,只能在晚上夜深人静时,认真总结回顾一下当天的工作,着手完成一些必须完成的工作,还要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遇到紧急文件或精神还要连夜传达,疫情形势严峻,作为社区人,我们理应挺在前,走在前,干在前。”
记者了解到,武当社区有常住户2002户5688口人,进入4月以来,该社区累计对辖区住户进行了两轮全覆盖排查,共排查出返乡人员93人,全部采取了相应的管控措施。同时,以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为群主,共建立了46个微信工作群和162个管理小组,社区2000多户居民的管理实现了全覆盖、无遗漏。
组长是个手机狂
“刘某某是4月6日从太原返回来的,4月8日得做第二次核酸检测了,标记成红色;崔某某是4月9日从北京返回的,这个周末就能解除隔离了,标记成绿色……”
在武当社区采访,一刻不离手机的要数社区疫情防控信息报告组组长刘贵莲了,不是给这个发信息,就是叮嘱那个安心在家隔离,大家都说:“我们的贵莲组长是个手机狂,干工作不离手机,回到家也不离手机。”
为了全面掌握社区返乡人员的详细情况,刘贵莲建立了一个返乡人员管理工作群,不仅将4月1日以来返乡人员一一拉群,而且还把返乡人员全部加为好友,修改备注,并置顶一一做了标记,要了解哪位返乡人员的情况,在她的手机上一看便知,而且沟通记录得十分详细。也难怪是个“手机狂”。
网格员的责任心
王宏亮是武当社区的网格员,妻子是商贸社区的网格员,防疫当前,身为网格员的夫妻二人都十分忙,两个孩子一个上幼儿园,一个在家还需要人照应。前几天,在排查返乡人员最吃紧的时刻,孩子身体不适需要住院治疗,万般无奈之下,王宏亮履行了请假手续,但他身在医院,心在社区,在照应孩子治疗的同时,还抽出时间,加班加点,硬是完成了自己管辖的300多户居民的信息汇总工作。他说:“大疫之下,没有闲人,何况我是社区网格员,困难谁家都有,不能因为自家的困难而影响了整体工作。”
与王宏亮同是网格员李兴伶,产假一结束就投入到了社区工作中,在排查返乡人员时,因孩子小没人带,做小本生意的丈夫只得关了门在家看孩子,用行动支持着网格员妻子的工作。李兴伶说:“有家人的支持,就有无限的动力,坚信,疫情会散去,生活更美好。”
是啊,网格员是社区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对辖区地形熟、人员熟,情况熟,有着特别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潜质。“就武当社区而言,10名网格员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大都家庭负担较重,但在防疫面前,他们没有一丝怨言,没有提出一点困难,而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出色地完成了上门排查、宣传动员、资料发放、夜间巡逻、引导提示等工作,用行动展示了网格员的风采,构建起了牢不可破的防疫网。”辛丽丽骄傲地向笔者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