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是勇者,更是战士

——吕梁基层群众抗疫群英谱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梁英杰 王瑞 通讯员 柳 艳 马慧鑫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抗疫有两年多的时间了,是该和“白衣”医护人员,“红衣”志愿者,“蓝衣”救援队伍道声“感谢”了。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本该也是“受保护的人”,但他们却自愿冲锋一线,默默奉献,尽自己所能,守着我们的城,护着我们的家。

他们是抗疫中的普通一员,是抗疫中的英雄。

四月份开始,一波疫情再次打破吕梁大地的宁静。

在医院、在学校、在车站、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这些人筑起了一道道战“疫”防线,书写着一个个温暖而感人的故事。

高鹏是离石区滨河街道办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做党建工作严谨认真,领导信任,同事认可。疫情以来,被临时任命为疫情防控办公室负责人。

“四月开始,我们对重点地区返吕人员拉网式、全覆盖排查,严格组织他们进行居家隔离等,时刻掌握他们体温、核酸检测等情况。同时,还狠抓各社区小区、小巷等地人群密集处的卫生消毒工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滨河街道全员核酸检测的工作量很大,光是核酸采样点就有7个。组织重点人员排查、解答疫情防控政策、调配相关物资、协调布置核酸检测点位,每个环节高鹏不仅得亲自过问,还得亲自参与。在连续进行的两轮全员核酸检测中,检测点就是高鹏的家,“平均每天睡眠不到5个小时”“24小时在线”“连轴转”成为他在“疫”线工作的真实写照。

4月15日,来自吕梁市卫生学校的31名教师组成抗疫志愿者服务队在进行简单的宣誓后,分赴市区11个核酸检测点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共采集21944人次。

薛文斌就是其中的一员。第二天是礼拜六,薛文斌比平日上班还起得早了一些,简单吃过早餐,认真穿好防护服,为了让家人多睡一会,他蹑手蹑脚地离开家,一路小跑来到了离石区莲花池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

“我是共产党员,这个时候,我不冲在前面谁冲在前面?” 今年38岁的薛文斌是吕梁市卫生学校的一名解剖学教师,他还有一个身份是抗疫志愿者。在2020年疫情时,他就主动参与抗疫志愿工作,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必须挺身而出。“穿上防护服,最大的困难是不能喝水,因为上一次厕所防护服就报废了。”薛文斌最多一天接待2000余人次,嗓子都哑了,看着手边的矿泉水,硬生生地咽下了口水。

“请大家保持一米距离排队,不要拥挤。”“先扫一下场所码并出示行程卡,然后来我这里教大家怎么预约。”“您拿着这个预约二维码给工作人员录入信息,然后进行核酸采集。”李腊梅是吕梁学院体育系的一名老师,疫情形势严峻以来,他第一时间加入了离石区西属巴街道恒大社区核酸采样点的志愿者队伍。

教师和志愿者这两个身份在她身上交叉、重合,让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变得普通又不平凡。

“4月9日,我看到学院工作群里在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就立即报名了。过了两天接到学校的通知后,每天上午我都会准时来这里帮助工作人员维持核酸检测的秩序,帮助群众做好核酸预约登记,加快核酸采集的进度,减少大家排队时间。” 在社区核酸采样点参加完两轮全员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的李腊梅介绍说。

有的老人不会进行信息登记,李腊梅总是耐心地手把手教他们操作,有的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她就拿起自己的手机帮忙预约。看到腿脚不便的居民,李腊梅就找来凳子让他们坐下,并帮助做好预约登记,全程陪伴做完核酸检测。

那段时间,一声“谢谢”是李腊梅听到的最解乏的话语。

“爸,你先检查着,我一会儿回来接你,单位防疫点我还得守着……”“去哇,我们是退役军人,疫情面前,我们不上,谁上?”站在久病的父亲床前,武海峰眼噙着泪水,一边是独自在医院做透析的父亲,一边是使命的召唤,父亲深明大义只能让他实现“顺”而注定难成全“孝”,匆忙安顿好父亲,他转身奔赴疫情防控一线。

武海峰在2020年疫情期间,就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最初疫情严重之际,面对防护服配备不全、经验不足的情况,冒着被感染风险,自告奋勇,穿着冲锋衣替代防护服参与运送疑似病例。

当年10月父亲因病离世,武海峰悲痛万分,匆匆忙完父亲的后事,又投入到紧张工作中……

抗疫的号角在哪里响起,武海峰忙碌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哪里。前段时间,他早出晚归协调调度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今年以来,他先后带领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下发通知85次;参加各类疫情防控会议20余次;全员核酸检测预约人员登记11107人;对公司各单位、防疫卡口检查督导疫情防控工作105次;排查管控返汾人员2676人;上报排查黄码人员48人次;红码20人次……

12岁的小女孩李佳馨是离石区上安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一个普通的周末,她和往常一样跟随妈妈来到了洗护店帮忙。然而,与往常不一样的是,那天洗护店的门口搭起了全员核酸检测的帐篷,许多防疫工作人员已经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在清晨的冷风中等待着附近居民来做核酸检测。

“那天早上我看到好多防疫工作人员冷的直跺脚,觉得他们太辛苦了,就想着为他们做些什么。”

于是李佳馨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来了纸杯,一杯又一杯地从店铺饮水机上接来热水送到防疫工作人员手中。不一会,饮水机没水了,李佳馨又向妈妈申请了300元压岁钱,在附近的商店买了瓶装矿泉水分发给了防疫工作人员。

“我的妈妈是爱播大柳树公益组织的成员,她经常参加公益活动,我也就一直想着当一次公益志愿者。” 当天核酸检测点的负责人还完成李佳馨的小心愿,给她戴上了志愿者的臂章和工作证,让她帮忙维持核酸现场的排队秩序。

一杯杯热水、一瓶瓶矿泉水送到防疫工作人员手中的时候,李佳馨手臂上的志愿者臂章仿佛更亮了。

感动无处不在。他们只是疫情防控一线最为普通、最为平凡的一员,但他们无疑是勇者,勇于战胜病毒,是战士,敢于与病毒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