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临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市的决策部署,开启了全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业集群化、旅游产业化、城镇新型化、生态绿色化“五化战略”、建设经济强县、宜居山城、文旅新区、秀美湫川、幸福家园“五个临县”的新征程。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面展示临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从本期开始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工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文旅融合、加强和改善民生、城乡面貌变迁等方面为宣传重点,推出【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县域·临县篇报道,生动展示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临州大地发生的新风貌、新变化、新成就。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大力整治人居环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百姓福祉节节攀升……
初夏时节,走进临县,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耳闻目睹这里红色领航发生的巨大变化和释放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无不令人感慨万千!
临县是革命老区,位于晋陕黄河峡谷中部、吕梁山西侧。西汉置临水县,因境内湫水河(旧称陵水)得名。1926年建立党组织,1940年解放并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是全国最早的解放区之一。临县国土面积2979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472个行政村32个社区、总人口65.95万人,国土面积和人口均居山西省第二位。
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临县人民进行了伟大的革命实践,这里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临县人民积极出人、出钱、出粮食、出物资,先后有两万人参军、两千人牺牲,为支援前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晋绥边区支前模范县”。在这块红色的热土上,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贺龙、邓小平、叶剑英、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生活的足迹,现在仍然留存着东渡黄河、中央后方委员会、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陕甘宁边区政府等众多的革命遗迹,尤其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铸就了不朽的革命老区精神,丰富了中国革命的红色基因,成为临县广大干部群众代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临县也是资源富区。红枣种植面积82万亩,正常年景产量达3.6亿斤,被誉为“中国红枣之乡”。矿产资源丰富,含煤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6%,储量311.75亿吨;煤层气储量4000亿立方米。临县伞头秧歌、临县道情、临县大唢呐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011年临县被命名为“中国伞头秧歌之乡”。碛口景区和义居寺两个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碛口景区集黄河风情、晋商文化、革命遗迹、明清建筑于一体。碛口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区西湾村、李家山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多少年来,由于地理条件约束等因素,临县成为被“穷”字“附身”的土地,因生存条件差、人口又多,多少年来一直被贫困大县的“帽子”压得喘不过气来。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山西脱贫看吕梁,吕梁脱贫看临县,作为山西吕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临县被确定为山西省的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革命老区精神是浸透在临县人民血脉中的红色基因,是照亮前行道路的精神火炬。我们要把红色资源挖掘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吕梁市人大副主任、临县县委书记李双会表示。
临县不认穷,脱贫有干劲。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前行力量,决战脱贫攻坚,在抓党建促脱贫、整合涉农资金、易地移民搬迁、金融、生态、健康扶贫等多项工作中,积极探索走出一条适合贫困县发展的临县模式,其经验和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多个贫困地区推广。经过8年持续奋斗、5年集中攻坚,临县44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余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如期实现摘帽目标,如期取得攻坚全胜。“十三五”期间,临县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光伏扶贫基地,打造了全省最大的劳务输出基地,成为全省3个农村电商发展潜力县之一,易地搬迁安置4万余人、建设四好农村公路1200余公里,取得了全面小康的决定性胜利。特别是大生态建设,临县各级干部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抓住山西实施太行山吕梁山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政策机遇,将生态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统筹生态生计,协调增绿增收,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增收与生态治理增绿两场战役。2020年2月,经山西省政府批准,临县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革命老区,实现了脱贫摘帽的千年梦想。
“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造林12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18.3%提高到2020年的25.1%。增加森林覆盖率6.8%,全部成林后,全县森林覆盖率可达到42.9%。临县造林绿化图片在国家《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北京展览馆展出;全国、全省林业扶贫现场观摩会、造林现场会先后在临县召开,河南、山东、河北、四川、云南等省林业相关部门先后来临县考察学习。
如今,临县成为发展新区,途经县境的铁路有三条,分别为晋中南出海通道、太兴铁路、太中银吕临支线;高速公路有两条,分别为太佳高速、西纵高速。吕梁机场距县城40余公里。途经县境的还有吕梁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陕京三线、榆济线、临保线等输气管道,以及正在建设的中部引黄工程。大路网、大水网、大电网、大气网、大生态形成了新的区位优势。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为山西确定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去年以来,临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的决策部署,开启了全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业集群化、旅游产业化、城镇新型化、生态绿色化“五化战略”、建设经济强县、宜居山城、文旅新区、秀美湫川、幸福家园“五个临县”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坚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决贯彻“四个不摘”重大要求,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成果巩固,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统筹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了一批基础性、战略性、牵引性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开展了“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成功创建碛口和义居寺两个4A级景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向好,全县转型发展势头持续增强。提标扩面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县管校聘”改革全面推行,义务教育质量持续提高,医疗集团改革成效显著,就业、养老、文化等各项民生事业统筹推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多措并举加强党的建设,圆满完成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换届选举,深入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隆重举办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县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全面加强,全县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心齐劲足。
“红色领航,我们临县要持续在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民生改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诸多领域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努力将革命老区临县打造成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幸福新家园,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临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姚树山信心满满地说。 (文/图 刘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