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冯海砚) 近年来,柳林县坚持双拥工作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国防观念与改革意识同步增强,优抚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的原则,开启拥军拥政新模式,双拥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新跨越。
柳林县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烈士贺昌同志的出生地,也是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者刘志丹将军殉难处,一直以来,柳林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近年来,柳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双拥工作,把双拥工作作为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每年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内容,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每年都专题听取双拥工作汇报,党政军领导带头参加双拥活动,把双拥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实抓好。做到了高位推进,狠抓落实,用心凝聚全县“一盘棋”的双拥工作合力。该县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双拥工作领导体系。县双拥办整体统筹,实行军地合署办公,乡村两级主要依托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双拥工作,实现“四有”、“三落实”,即有人员、有牌子、有房子、有经费,任务落实、经费落实、措施落实,形成了“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干、经费有保障”的双拥工作格局。
该县还创新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工作,实现了教育平台广覆盖、宣传形式多方位、实践活动重实效,营造了浓厚的双拥工作氛围。充分利用贺昌烈士陵园、刘志丹烈士殉难处等平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县委、县政府每逢清明节、“八一”、烈士公祭日等重大节日,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中小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每年受教育人数达3.1万人次。2021年6月,贺昌烈士陵园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大力加强双拥文化建设,县城内将南山公园建成双拥主题公园,青龙街建成双拥主题街,在黄青线薛家湾段和贺昌烈士陵园制作了双拥雕塑、“八一起义群英谱”浮雕,在火车站、燎原广场、公交站等场所设立醒目的双拥标志,在各停车场设立“军车免费”标识,在医院、政府大厅等服务窗口设置了“军人军属优先”绿色通道。全县设立永久性双拥宣传标牌20块、双拥宣传牌321块。县四套班子成员坚持每年参阳“军事日”活动,听取专家授课、参观部队建设、体验实弹射击等,接受部队优良传统的熏陶。县委命名表彰10名“最美退役军人”,广泛宣传“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陈家湾镇强家垣乡第一书记李建书被山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评为“最美退役军人”。全县有6家企业和学校被吕梁市双拥办评为“吕梁市双拥模范机构”。县双拥办组织专人设计的双拥主题标识参加全国双拥办组织的评选活动,荣获“三等奖”。组织全县退役军人代表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颁布实施一周年暨主题签名活动。
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因地制宜提高医疗补助,对全县所有优抚对象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进行补助,全县优抚对象住院和门诊补助率均达90%以上,大大提升了优抚对象的满意度。2019年以来,全县为1521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医疗补助810万元,为478名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补缴养老保险金580万元,为伤病残人员、生活困难退役军人纳入低保360人次,帮扶救助50万元,为荣立三等功以上现役军人家庭发放慰问金5.2万元,为68名困难退役军人及家属发放住房补贴42万元,为93名烈士遗属发放慰问金6.5万元。结合建党100周年,联合省荣军医院为123名残疾军人配发各类辅助器材。为全县6500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全部建立了信息采集档案,悬挂了“光荣之家”牌匾,增强了退役军人的获得感。
2019年以来,接收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12名,全部按规定安置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对430名下岗失业、自谋职业的退役军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安排就业上岗,对180名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进行了适应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县委、县政府坚持特事特办、优厚优先的原则,把解决部队困难作为双拥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为部队解难题、办实事。每逢“八一”、春节期间,县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到驻县部队进行走访慰问,了解部队训练、执勤情况和双拥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近年来,为县人武部和县武警中队送去慰问金、慰问品折合价值20多万元。各级各部门积极为官兵排忧解难,积极开展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活动,为官兵开办各类培训班60余次,解决了2名现役军人子女就近安排学校就读问题,为一名随军家属办理了工作调动。县双拥办在武警柳林中队先后开展了“政策法规进军营”、“以法为盾护军魂、谱写军地新篇章”活动,以朗诵、快板表演与专业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为官兵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县人武部和武警柳林中队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在完成战备、训练等各项任务的同时,主动为驻地党政分忧,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力,争当急难险重任务的“主力军”。组织官兵深入中小学校开展国防知识教育和军事训练,开展国防知识教育达135场次,多次完成了新生军训任务,强化了学生的国防观念和纪律意识。积极参加驻村精准扶贫活动,帮助挂点村理思路、上项目,在资金或扶贫项目上帮助和扶持了10户困难群众。经常关爱困难群体,对乡镇敬老院、孤寡老人和抗战老兵,官兵定期为老人清扫屋子、庭院,洗衣做饭,买米买面,陪伴老人拉家常,说心事,亲密如同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