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细化举措提振消费 稳住经济“压舱石”

——访市商务局局长吴海明

□ 本报记者 刘少伟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近年来,消费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对当前处于新冠疫情阴影下的国内经济,稳消费对于稳经济的意义尤为重大。

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全市稳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细化政策举措,切实将“促消费、稳增长”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推动消费尽快企稳回升,助力全市经济稳步发展,市商务局局长吴海明接受了本报专访。

“发放政府数字消费券被证明是促进消费的有效手段。今年,围绕提振消费、稳定经济,我们在全市范围内重点围绕餐饮、家电家居、零售、成品油等带动效果明显的消费品领域,共安排财政资金1亿元用于消费券发放。近期,省财政厅与省商务厅联合发文下达省级消费券资金3亿元,我们将积极申请一部分省级资金配套。另外,继年初向困难群众发放‘爱心消费券’之后,根据省商务厅安排,计划开展第二批‘爱心消费券’发放工作。”吴海明介绍。

在促进消费的“工具箱”中,发放消费券只是其中之一。针对带动能力更强的大宗消费,市商务局一方面积极筹备举办2022年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进一步推动我市白酒销售实现大幅增长。另一方面,落实国家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等优惠政策,支持消费者购买新车或“以旧换新”,适时开展汽车下乡、新能源汽车消费等促销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汽车展销活动。组织我市15户海尔家电销售企业、7户海信家电销售企业积极参与全省家电惠民补贴活动。在发放家电类政府消费券的基础上,鼓励大型家电销售企业发放家电家具消费券,引导电商平台、卖场商场等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活动,大力发展绿色家装,适时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

餐饮是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产业之一。围绕刺激餐饮消费,吴海明告诉记者,市商务局将加大对餐饮行业的助企纾困力度,重点对新增限上餐饮企业年营业额达到500万元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并研究制定我市鼓励餐饮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的支持政策。同时,积极组织参与全省“品鉴山西美食、晋享山西味道”餐饮品牌推广活动,借助我市评定入选的2种特色晋菜、2种特色面食、7种特色小吃、5个品牌餐饮企业、3个名厨的好成绩,积极推动全市餐饮行业特色化发展。

“线上消费渠道为受疫情影响的群众提供了更多选择,也是拉动消费的有力手段。我们将认真落实奖补政策,对电商企业新入限额以上企业库、成功创建省级及以上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数字商务企业、电子商务示范园区的给予奖励;对零售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连锁化发展项目择优给予奖励。今年还重点实施兴县蔡家崖、岚县普明镇、石楼小镇、汾阳杏花村镇、交口石口乡5个乡村e镇项目,目前省级第一批补贴资金2400万元已下达。”吴海明说。

稳住消费基本盘,能够进一步起到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的目的。打造便利消费和特色消费商圈是我市激发更加多元、高品质的市场供给,释放市场潜力的重要手段。吴海明介绍,市商务局将以吕梁市区、汾阳市区、孝义市区为核心,打造商业集聚区,打造布局优化、覆盖广泛、方便快捷的消费商圈;推动发展连锁便利模式,加大自营门店建设,鼓励便利店搭载生鲜售卖、快递寄取、便民缴费等便民服务业务。全面推进特色商业街区(特色集贸市场)建设,指导现有省级特色商业街提档升级,制定市级特色商业街区(特色集贸市场)标准并组织实施。完善夜间消费场景,培育多元夜间消费模式。目前,已会同市城管局在市区试点开放呈祥路、丽景街、学院路等10余个便民市场,提供摊位600余个,延长营业时间,为小微经营者、个体工商户提供生存发展平台。

“尽管面临各种压力,但国内经济韧性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下一步,我们还将着眼长远,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采取整县分类推进方式,利用三年时间,新建改造一批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便民店,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吴海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