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

“五大聚焦” 推动我市乡村振兴见实效

本报讯 (记者 康桂芳)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和市五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政府乡村振兴“四二战略”部署,持续聚焦重点人群、聚焦重要环节、聚焦示范创新、聚焦工作落实、聚焦短板弱项,推动巩固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

聚焦重点人群,健全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坚持把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作为巩固成果的第一道防线,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排查工作,加强部门筛查预警,优化舆情监测机制。通过定期与医保局、残联、财政局、民政局、人社局、住建局等部门进行数据比对,共筛查预警信息3171条,结合线下核实纳入监测对象589人,一季度预警筛查无返贫人员。一季度新识别101户264人,监测对象风险消除247户579人,全市农户通过手机APP和12317申报71条,受理70条,办结69条,办结率为98.6%。全市2159个行政村,监测对象已覆盖1583个,占比73.3%。目前,全市“三类户”共12978户29347人,其中已消除风险10558户23831人。

聚焦重要环节,夯实产业就业助农增收基础。继续实施农业“特”“优”战略,依托八大产业集群,进一步提高各级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突出完善产业帮扶利益联结机制,坚定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着力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净收入比重。加大全市农业保险全覆盖力度,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截至3月25日,全市脱贫人口务工总人数为194313人,其中省外务工人数为29705人,省内县外务工人数为83995人,县内务工人数为81113人,脱贫人口务工总人数稳步增长,特别是省外务工人数增量明显,已超去年总人数。

聚焦示范创新,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印发《关于做好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示范创建的政策支持、组织领导、规划设计、手续办理、资金配套、项目开工、管护机制、挂图作战、推进机制、包点督导、收集资料、宣传引导等12个方面的工作部署。在创建省级示范村20个基础上,在全市选择80个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村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衔接补助资金计划支持每村100万元,共计8000万元,县级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对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推进。

聚焦工作落实,扎实推进资金项目落地。持续巩固“冬季行动”项目库建设成效,做好县级项目库储备及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完成2022年项目库储备项目3788个,预算总投资79.11亿元,项目储备数量、预算总投资分别达到上年度的159.63%、203.89%;其中示范创建项目入库95个,预算总投资3.85亿元。同时,抓紧抓好项目开工,全市纳入年度实施计划项目数961个,目前已开工项目数846个,项目开工率87.04%。在落实衔接资金方面,严格落实过渡期内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要求,2022年继续加大市县两级衔接补助资金投入力度,预算投入12.21亿元,目前各级衔接资金项目匹配率达到100%。

聚焦短板弱项,推动各项工作举措见效。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发挥联席会议作用,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常态化开展“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排查整改,及时消除风险隐患,一季度全市“两不愁三保障”实现动态清零。开展破解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突出问题专项行动,调研梳理出就业帮扶、产业培育、设施完善、治理有序、社会融入、权益保障等6方面存在的产业带动不强、就业帮扶不力、帮扶车间作用发挥不够、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质量不高、组织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短缺、社区管理虚化、常住率低、帮扶工作不到位等10条突出问题,实行责任单位领题破解,做到“一难题、一方案、一挂牌、一破解、一销号”。同时研究起草《吕梁市易地搬迁示范安置点指导标准》,启动2000人以上的12个安置点示范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