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中阳

宁乡镇

网格员化身“多面手” 激活基层治理新能量

本报讯 “咱们卡口值班人员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进小区必须扫码、测温。”“政策法规我们得宣传到位,让群众能及时享受到惠民政策”“对居家隔离人员,网格员要搞好服务,让他们在家安心隔离。”……在中阳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佳境天城小区随处可见化身“多面手”的网格员。近年来,中阳县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将疫情防控、综合治理等工作全部统筹到网格内,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疫情反反复复、形势复杂严峻时期,网格员冲锋在前,“逆流”而上,奔走在第一线,登门入户动员“一老一小”接种疫苗,排查风险隐患人群,登记上报“红黄码”及来返县人员;在街巷小区、重要卡口值勤查验“三码”,筑牢人民防线;“点对点”接返人员,为居家隔离群众安装门磁系统,通过微信视频、登门走访等方式落实监管措施,送饭送菜,热心服务隔离群众。特别是在全员核酸检测时,网格员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成为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先锋队。

疫情逐渐平稳,网格员又变身全科服务送真情的主力军,依旧冲在一线,提供收集民情、疫情防控、隐患排查、矛盾化解、服务代办等全科服务,大到老人小孩走失、邻里纠纷调解,小到宣讲政策法规、失物启示招领,逐步被人民群众认同、点赞,各种感人事迹不胜枚举,成为了民生小事的“急先锋”,更成为了县委政府服务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据悉,佳境天城小区积极构建“小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党组织全覆盖和“网格长+网格联络员+专职网格员+辅助网格员”的四级网格全覆盖的“双网覆盖”体系,设置小区党委1个、支部2个,划分8个小网格和91个微网格,设网格长1名、网格联络员1名、专职网格员4名、辅助网格员8名,每个网格员平均负责334户居民。由于“党建网格、党员联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群众自然也成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一旦发现问题,群众立刻成为党和政府的“传感器”,确保了基层工作的正常运转。

“小事连大事,小事连民心。我们将继续利用党建网格化管理,加大疫情防控和全科服务力度,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营造出社区服务居民、居民支持社区的良好氛围,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佳境天城小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王艳林)

暖泉镇

以制度建设促党建引领

本报讯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而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为形成系统完备的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长效机制,中阳县暖泉镇成立乡村两级制度建设工作专班,通过收集资料、研究讨论、征求意见等程序,对乡村两级现有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以“制度优”保障“党建优”,以“党建优”引领“治理优”。

坚持党章统领,健全制度体系。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暖泉镇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在梳理现行制度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乡村两级党员干部意见建议,通过召开镇党委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讨论,对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制度内容进行了修订、补充和完善,制订出台了乡镇干部包联制度以及镇村两级制度汇编,镇村两级制度分别从党委、党支部、党员三个层面形成工作规范,同时将镇村两级制度整理成册,为基层治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和遵循。

厘清责任边界,提升治理效能。制度汇编对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党员三个层面规范开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镇级层面,形成了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内控管理、日常工作、农经等81项制度;在村级层面,形成了村级党建工作、村务管理工作、村级纪检监察工作等30项制度;在党员个人层面,形成党员教育管理、民主评议、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10项制度。确保制度贯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健全完备的镇村制度体系,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制度壁垒。

狠抓制度执行,确保有效落实。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暖泉镇注重制度制定与执行并重,根据各村反馈情况及时补充制度党员学习制度要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的具体内容等制度,并通过深化学习教育、加大监督检查及奖惩力度等方式,狠抓制度执行,使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广大党员干部按制度办事、按规矩用权的意识显著增强,有规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得到有力纠正,违规违纪的党员干部受到严肃查处,使得基层治理不断走向标准化、规范化。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以此次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暖泉镇将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压实各级责任、明确任务分工,不断推动工作上档提质。下一步,暖泉镇将持续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使基层党建工作不断适应时代新要求,以党建引领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霍玉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