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交城县在农村公共墓地的进山路口修建公共祭祀场所,推广集中祭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清明和其他节日期间,群众集中在公共祭祀场所上香烧纸,既保护了森林安全和生态环境,又推进了移风易俗。
交城县是吕梁的东大门,下辖8个乡镇,110个行政村,人口数23万,森林覆盖率居全省前列。以往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的十月初一期间,当地村民都是携带鞭炮、黄纸、香等祭祀物品在家族墓地开展祭祀活动,既造成了森林火灾隐患,又污染了环境。为此,交城县从2013年春季逐步推广移风易俗,利用广播喇叭、宣传标语、网络微信等多种形式,宣传教育群众提倡文明节俭,移风易俗,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同时,又根据县域实际情况,建设祭坛8处、集中祭祀点273处,布置了庄严肃穆的公共祭祀场地,并制发政府通告,要求凡是进山祭祀的群众一律在公共祭祀场所焚香烧纸,提倡使用鲜花文明祭祀。清明节期间,全县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干部和护林人员都集中在现场做好宣传引导和服务工作,并配置了各种消防设备,做好消防准备,实现了山区乡镇和边山沟口祭坛全覆盖。
2022年清明节文明实践活动中,县文明办联合各村村委组织志愿者向居民群众发放《文明祭祀倡议书》,大力倡导居民群众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践行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风,开展移风易俗、文明祭扫活动,减少进山祭拜、在集中祭祀点采用集中祭祀文明的祭祀方式寄托哀思、缅怀先人,培育文明祭祀、绿色清明新风尚。其中,2022年清明期间,洪相镇12个集中祭祀点承担了乡镇全部集中祭祀任务,无一人进山祭祀,取得了良好的移风易俗效果;市级移风易俗示范村大营村公墓扫墓人数约1100余人,在扫墓期间实施分段扫码进入、禁止明火上坟,最大限度防止疫情传播和消除火灾隐患,实现了无烟上坟、文明祭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