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实干践初心,金融赋能显担当。今年以来,在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金融办坚持“发展地方金融、服务吕梁经济”初心使命,聚焦金融业提质增效、农信社改制化险、市场主体倍增等重点工作,扎实做好金融稳定、发展、服务“三篇文章”,持续创优金融发展环境,为我市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截至6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08.5亿元,较年初增加414.25亿元,增长12.96%;各项贷款余额1495.21亿元,较年初增加123.22亿元,增长8.98%。
强化组织协调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党建引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障。今年以来,市金融办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先后以办党组名义印发了《2022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2022年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等文件,召开了全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暨金融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会议,切实将党风廉政建设与重构良好金融生态结合起来。
在此基础上,市金融办进一步强化组织协调作用,建立金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分析研判金融服务市场主体倍增和实体经济情况,开展常态化政银企对接,坚持把推进政银企常态化对接作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抓手,构建“线上+线下”对接机制,定期向项目主管部门收集有融资需求的各类企业名单并推送各金融机构,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推动银企合作交流。推广线上银企对接,推动市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顺利完成专项整治整改、项目初验、专项审计等任务,基本具备正式运行条件, 有效打通政策落地堵点和梗阻,促进了全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与人行联合印发金融支持市场主体倍增意见,梳理了15方面45项政策清单,建立“单月会商、双月研判、季度调度”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发挥应急转贷资金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无贷户“两张名单”,先后收集汇总全市存量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290722户,向金融机构收集有贷户共9890户,筛选出的无贷户280932户。
截至目前,各银行机构签企业(项目)202个,已授信落地162个,落地率80.2%,授信金额115.94亿元,已发放贷款79亿元。全市13家金融机构全部入驻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发布金融产品102个,注册企业1777户,发布融资需求1180.35亿元,实现融资77.66亿元。我市企业资金链应急转贷资金规模1.3亿元,累计提供转贷业务323笔续贷资金22.92亿元,支持银行续贷29.7亿元。办理续贷业务25笔2.47亿元,支持银行续贷2.6亿元。
壮大资本市场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资本市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真正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和效率。资本市场的培育壮大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直接融资渠道的通畅和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今年,市金融办直面多点散发的疫情新形势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企业上市“倍增计划”,以省定汾阳、文水、交城、孝义、离石5个试点县域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实施资本市场县域工程。全面启用“山西省企业上市培育信息系统”,企业入库申报、信息更新、动态调整实现线上办理, 完善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通过信息更新、动态调整,对14户企业作出退库处理,新增入库企业20户;开展入企服务,对交城华鑫肥业开展调研,协调解决阻碍上市挂牌的困难问题,宣讲政府支持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政策举措,推动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大力降低企业上市成本,申请市政府对39户企业奖励940万元,进一步减轻企业上市成本负担,激励更多企业股改上市。并强化企业上市挂牌考核,对全市15户晋兴板挂牌目标纳入市对县目标责任考核,压实工作责任,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按照“储备一批,改制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的思路,做好重点拟上市后备企业的分类引导和全程跟踪服务工作,稳步推动拟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股份制改制,为企业上市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市入库企业达82户,新三板企业3户,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192户。
为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规范地方金融发展,市金融办全面落实省、市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决策部署,联合市财政局出台了《吕梁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资本金补充资金管理办法》《吕梁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补充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加快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持续补充、风险分担、代偿补偿等机制,做强做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发起设立地方金融类公司,加大对我市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扶持力度,逐步形成层次分明、覆盖广泛、服务优良的融资担保发展新格局。按照“减量提质、重组整合、股权合作、不层层设立机构”原则,统筹整合各县担保资源,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持续扩大担保覆盖面、受益面。目前,4亿元注册资本金全部落实到位,申领了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并与吕梁农商行合作成功发放了首笔担保贷款,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加强风险防控 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主基调下,金融稳定对于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意义进一步凸显。市金融办聚集金融环境安全稳定,按照省处非办工作安排,先后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严防非法集资风险反弹有关工作的通知》《2022年全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要点》《吕梁市养老领域非法集资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文件,深入开展养老领域、网络借贷、私募基金、房地产等重点领域涉非涉稳风险动态摸排,督促各成员单位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扎实推进“12.01”非法集资案件善后处置工作,先后两次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向相关涉案市下发督办函,申请专项工作经费,加快推进善后处置。
全面落实中央、省、市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处置决策部署,制定印发《吕梁市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处置责任清单》《吕梁市金融突发事件防控工作流程图》《吕梁市金融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图》,加强金融监管,健全完善风险研判、信息共享、定期督导检查长效工作机制,稳妥推进金融风险化解。同时,全力强化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合理运用分类评级结果,取消吕梁孝义德隆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孝义市金峰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小贷公司经营资格,推动地方金融类企业“减量提质”。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小额信贷专班,召开工作推进会议,推动小额信贷“应贷尽贷”。到6月底,全市37户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17.06亿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额已由4月底的1.7亿元增加到6.23亿元,增长266%,完成全年任务10.6亿元的58.8%;户贷率由4月底的8.9%增加到11.31%;逾期率由4月底的0.11%降低到0.1%。
此外,联合人行、银保监局及时对一季度全市经济金融运行进行分析研判,督促金融机构综合运用核销、现金清收、市场化处置等有力措施化解不良贷款,截至6月底,全市不良贷款余额为57.26亿元,全市不良率3.83%,企业融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征程漫漫,唯有奋斗。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督促银行机构履行不良贷款化解主体责任,通过清收、核销、转让、重组等方式,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扎实开展防范处置非法集资的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开展风险排查,加快非法集资陈案处置进度,妥善处理涉案资产,维护受害群众合法权益;持续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打击力度,常态化做好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工作,优化金融环境,夯实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市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李计平表示。
(葛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