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梁瑜)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临县三交镇罗家山村组织群众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罗家山红枣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99%村民以其所拥有枣林地面积为基数入股,激活全村600亩红枣林地的创收、增收。该村还率先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清产核资、成员界定等前期工作,正式创立了临县三交镇罗家山股份经济合作社。
“管理好、保护好股民的资产,运营好股民资产,提高股民收入,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是我们成立合作社的初衷。”罗家山村干部说。
近年来,我市各级大力探索搞活各类基层经济组织,推行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建立和完善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并引入现代经营和科技元素进“产业链”、进“合作社”、入“养殖基地”,加强自治组织制度化建设,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全市通过成立肉牛、沙棘、中药材、核桃、杂粮、红枣、食用菌、马铃薯八大产业联合体,将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院校、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有效联结,一方提供技术指导,一方提供科研基地与推广平台,达到互利共赢,引导企业加大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力度,带动特色农业向产业化、标准化迈进。
在整合资源发展红枣产业的基础上,罗家山村依托山区特有的资源禀赋,建成了山西罗家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五味枣餐生产项目,预计年产值可达到5000余万元;肉牛养殖基地规模已达到300头;投资170万元,容积1938.5立方的机械预冷库已建成;罗家山有机肥厂正在办理相关前置手续,为发展“种、养、加”循环农业做好准备;罗家山村集体经济组织占股15%的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运营良好,还预计投资300万元打造罗家山电商小镇。
全市经济组织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与山西农大推进“6+4+x”项目合作,打造产学研结合、校地共建新模式,取得积极成效。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建设万亩高产示范区5个、千亩绿色攻关片10个,实现“县县有示范、乡乡有展示、村村有样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达成校地合作意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吕梁示范推广“西农模式”,将继续推动更多校企合作项目在吕梁落地。
凭借产业发展的东风,各类科技示范园区在我市纷纷创建。离石区信义镇严村在村里成立科普惠农服务站,又投资30万元,率先建立科普中国乡村e站,通过乡村e站组织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还通过扫描二维码、注册电子会员、免费WiFi等形式给周边村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并多次组织菜农赴山东寿光、辽宁北镇及我省晋中等地参观、学习、培训。在科技园区的带动下,一大批农民成为技术能手,掌握了实用技术,增强了致富能力,有效促进了致富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