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我市打响绿色特色产品“金字招牌”

本报讯 (记者 梁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菜篮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顺应市场需求,我市各类绿色特色产品不断“出炉”,收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岚县抓住国家马铃薯主粮化重大战略机遇,拉长产业链,发展了土豆种—土豆花—土豆—土豆宴全产业链经济,绘就一幅土豆富民的美丽图画。

截至2021年,我市绿色食品认证企业已达59个,产品91个,面积47.91万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初步形成了岚县马铃警、兴县小米、汾阳杂粮、方山中药材、交口食用菌等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品牌县,绿色产品的“金字招牌”越来越响亮。其中岚县更是通过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建成10万亩全国马铃薯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马铃薯示范县、“一县一业”马铃薯产业先进县和“三晋马铃薯主粮化生产第一县”的荣誉。

该县建成全省一流、吕梁最大的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山西康农薯业有限公司,并带动发展良种繁育合作社10多个。目前,全县建成3000亩原种、3万亩一级种繁育基地和1000亩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全程可视化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30万亩土豆全部使用上了脱毒种薯,增产30—50%,每亩增收800元以上。

仲夏时节,在兴县山花烂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忙着给机器添加各种小杂粮,车间里一派忙碌。

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打开更大市场,山花烂漫公司积极探索,采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统一培训、统一提供优良种子、统一施有机肥、统一加工、统一订单收购的基础上,不断对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宣传,有机谷子和大明绿豆系列产品的销路不断拓宽。如今公司的各类小杂粮已大有名气,品牌给公司带来的效益正在显现。

作为全省最大的小杂粮生产县,兴县依托杂粮种植品质好、面积大这一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小杂粮生产基地,以基地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到目前,兴县已发展市级以上龙头加工企业13个。

据了解,为推进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我市市、县两级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近两年“三品一标”认证市级财政投入分别为279万元、322万元,认证一个无公害农产品补助3万元,认证一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补助4万元。县(市、区)也出台了奖补措施,孝义市认证一个无公害农产品补助5万元,绿色有机补助10万元。临县拿出200多万元,用于“三品”认证补助。截至目前,全市培育的杂粮加工龙头企业已达112家,企业年加工量1.83亿公斤,初步形成了汾州香、金绿禾、山花烂漫等八大系列150多个产品,营销网络遍布北京、天津、昆明等大中城市和蒙古、加拿大等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