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特刊

我市“区域协同”打开城市发展新格局

□ 本报记者 任星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确立的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没有区域协调发展,就没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条路,改变一座城。作为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重要战略支点建设项目之一,离柳快速路工程复工一直备受关注。日前,记者来到离柳快速路建设工地现场,走进建设现场看到,建筑工人正铆足干劲,争分夺秒忙建设,千方百计抓质量,多措并举保安全,全力保障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畅通区域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吕梁市区快速内环通道,实施市区文丰路、滨河南路以及209国道柳中路至军纬一路段快速化改造,打通老城区至新城区快速路,构建市区半小时快速交通内环;以吕梁市区为中心,建设离石到方山、中阳、柳林城市快速路,实施209国道(岚县至交口段)改扩建工程,推动离石、柳林、中阳、方山一体化发展,拓展城市群公路网。改造提升干线公路,推动国道307线改造,提升我市东西向交通运输能力。立足实现吕梁与太原、晋中道路交通一体化衔接,加快打通跨市区域道路断点,规划建设滨河西路—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城郊快速路,协调推进太原大二环高速交城段项目建设。

吕梁统筹推进山区平川均衡发展,打造离柳中方、交汾文孝两个超百万人口承载力的城镇组群,形成组群引领、板块支撑的城市发展体系。以离柳中方城镇组群为中心城市区域发展核心,交汾文孝平川区城镇组群对接太原都市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引领吕梁市融入全省中部城市群和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协同发展。

8月吕梁大地,骄阳如火,但在黄河流域临县段,郁郁葱葱的绿植带,生机勃勃的黄河1号公路,却是阵阵清凉。行走在母亲河沿岸,入眼皆画的黄河生态建设令人流连忘返。目前山青水秀、天蓝地净目标基本实现,高标准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生态发展潜力充分激发,具有吕梁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吕梁市委、市政府按照整体保护、点状开发、集聚发展的原则,构建吕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带”引领、“两廊”联动、“三区”推进、“多点”融合的战略布局。

以黄河干流为主线,以黄河主要支流为依托,建设基于黄河水系网络的脉状生态保护示范引领带,畅通沿黄河和沿汾河的两线走廊,沿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重点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建设生态绿色走廊,依托柳林县全县域开展先行先试;沿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市—孝义市—交口县重点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循环经济走廊,依托交口县全县域开展先行先试。生态绿色走廊和循环经济走廊“两廊”联动,以三川河等重要支流为连接纽带,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岚县、方山县、离石区、中阳县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成全市域13县(市、区)全覆盖。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将功能布局划分为生态示范区、特色农业区和循环产业区。坚持绿色产业、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三位一体”,推进重点区域、重要节点以及村镇进行生态修复和绿化美化,建设村镇人居林、生态经济林。

因地制宜,分工协作,大力建设山青水绿的生态布局、高效集约的生产布局与便捷宜居的生活布局,加快实现建设幸福吕梁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