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县域·临县

临县:牢记嘱托守初心 奋力谱写新篇章

今日临县城区换新貌

大美碛口大放异彩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生态绿化秀美湫川

光伏发电覆盖全县447个村受益

“十三五”期间,临县建成18个易地扶贫移民集中安置点,搬迁4万余人

重点项目高位推动

十年砥砺奋进,临州大地日新月异;十年春华秋实,湫河两岸镌刻非凡印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落实在临州大地,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转型发展,特别是在全力实施“五化战略”、加快建设“五个临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临州儿女豪情满怀,踔厉奋发,步履铿锵,凝心聚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新篇,捷报频传。如今,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

乡村振兴步伐加快,转型升级亮点突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特色产业风生水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文旅融合大放异彩,人民生活丰富多彩,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古老湫水河,润泽两岸百姓,见证临县嬗变。

喜迎二十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临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市的决策部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业集群化、旅游产业化、城镇新型化、生态绿色化“五化战略”,加快建设经济强县、宜居山城、文旅新区、秀美湫川、幸福家园“五个临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更加蓬勃的朝气,更加磅礴的力量,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在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民生改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全面建设清廉临县等诸多领域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努力打造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幸福新家园,奋力谱写临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赓续传承红色血脉 凝聚力量砥砺奋进

临县,是中国革命的一块红色热土。革命战争年代,中央后委长期驻扎临县,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贺龙、邓小平、叶剑英、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临县人民积极出人、出钱、出粮食、出物资,先后有两万人参军、两千人牺牲,为支援前线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晋绥边区支前模范县”。临县也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诞生地,在我国法律建设长河中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红色基因代代传承。革命老区精神是浸透在临县人民血脉中的红色基因,是照亮前行道路的精神火炬。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临县充分挖掘丰厚的红色资源,讲好临县红色故事,切实把红色基因牢牢植入党员干部群众精神血脉。利用全县6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2021年以来,中央后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累计接待省、市、县参观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达3万余人次,接洽省、市、县机关以及北京理工大学、中延文化研究院、政法系统等省内外单位开展现场教学、主题党日活动500余次。学党史、悟初心,红色血脉赓续不绝,凝聚力量砥砺奋进,弘扬了高质量发展的“临县精神”。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临县是革命老区,资源富区,发展新区。1926年建立党组织,1940年解放并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是全国最早的解放区之一;红枣种植面积82万亩,被誉为“中国红枣之乡”。矿产资源丰富,含煤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6%,储量311.75亿吨,煤层气储量4000亿立方米。临县伞头秧歌、临县道情、临县大唢呐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011年临县被命名为“中国伞头秧歌之乡”。碛口景区和义居寺两个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途经县境有三条铁路两条高速,有吕梁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陕京三线、榆济线、临保线等输气管道,以及正在建设的中部引黄工程。大路网、大水网、大电网、大气网形成新的区位优势。

“十三五”期间,临县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光伏扶贫基地,打造了全省最大的劳务输出基地,成为全省3个农村电商发展潜力县之一。新增造林120余万亩,易地搬迁安置4万余人、建设四好农村公路1200余公里。经过8年持续奋斗、5年集中攻坚,全县44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余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告别了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全胜!2020年2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临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按照乡村振兴20字方针,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脱贫户、“三类户”,强化动态监测、后续帮扶、产业发展、培训就业、防返贫保险、两不愁三保障、取暖补贴等工作举措。2021年,临县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顺利通过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第三方评估和项目资金绩效第三方评价。

坚持特优方向、精准施策,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临县荣获“中国枣花蜜示范县”,枣芽茶、枣花蜜、核桃、肾型大豆、青塘粽子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城庄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前青塘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成功申报为省级农村电商强县,电子商务进农村“临县模式”被省政府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脱贫成果有效巩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扛起了高质量发展的“临县担当”。

高位推进项目建设 转型升级动能强劲

重点项目建设是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临县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高质量转型发展不动摇,实行项目包联机制,不断深化六项常态化工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在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三大领域,谋划实施重点项目62个,年度完成投资50亿元。智能化矿井建设全面启动,吕临能化庞庞塔煤矿建成全国首个“5G矿井”,晋煤太钢、锦源煤矿等项目加快推进;三交、临兴西、三交北区块煤层气开发项目全面增储上产。

坚持转型引领、项目赋能,持续深化能源革命,严格落实“双控”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服务业提质提效,跑出“加速度”,培育出新动能,诠释了高质量发展的“临县作为”。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牵引,全民总动员,大力开展整治环境卫生活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不断改善。2021年,实施了麻峪桥拓宽改造、凤翔苑道路拓宽改造、太和路严管一条街整治、太佳高速连接线绿化亮化等一批市政工程。建成12个美丽宜居示范村、24个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农村改厕3000户,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扩面改造170.5公里。开展农村“六乱整治”百日攻坚,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一体化运营。

坚持协调发展、一体推进,全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乡环境宜居宜业,塑造了高质量发展的“临县面貌”。

统筹兼顾战疫稳企 经济运行势态喜人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奋勇争先蹚出转型发展新路为使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三大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运行态势喜人。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项收入等多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经济发展韧性愈发强劲,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临县速度”。

深入践行两山理论 秀美湫川风光无限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作为吕梁山生态修复主战场的临县,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统筹生态生计,协调增绿增收,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增收与生态治理增绿两场战役。“十三五”以来,全县累计造林12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18.3%提高到2020年的25.1%。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打造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2021年以来,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载体,聚焦国土增绿、森林提质、资源保护等任务,在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上持续发力,全面推动林长制改革暨林业生态修复治理向横向覆盖纵深发展。特别是开展增绿行动,实施了造林绿化、储备林建设、村庄及道路和景区绿化、草原改良、提质增效等项目,实现了荒山增绿、农民增收、道路增荫、村庄增景的目标。同时,制定了《临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开展了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养殖粪污等八方面水环境专项整治。实施了城区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厂扩容、煤改气、煤改电等项目,完成6个小区新能源集中供热锅炉低氮改造。如今,临州大地水更清了,山更绿了,天更蓝了,擦亮了高质量发展的“临县底色”。

兜住兜牢民生保障 百姓福祉节节攀升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县着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特别是出台了《关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计划》和10个配套方案,推行集团化办学等一系列教育改革,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全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现场会在临县召开;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6.3%,城乡低保有3万多人受益。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免费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深受群众欢迎。2021年实施了城区自来水双回路改造、城北农贸市场等一批民生项目,一个更有颜值、更有气质、更有温度的“幸福临县”正不断翻开新的篇章。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项接着一项办,2021年高标准兑现了省11件、市4件、县8件民生实事, 2022年在完成省政府12件、市政府5件民生实事基础上,集中力量再办好城区公交车全民免费乘坐、完成妇女“两癌”免费筛查4500人、全县持证残疾人人身意外伤害及疾病身故保险免费办理全覆盖、城区环卫工人全部免费体检一次、启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实施城区8个集中安置点天然气入户工程、新建2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施农村改厕3400户、完成全民技能提升培训2万人次等“9件民生实事”。

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放在心上,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守住了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社会稳定三条底线,人民福祉明显增强,彰显了高质量发展的“临县水平”。

挖掘资源深度融合 文旅产业大放异彩

临县旅游资源丰富,碛口景区集黄河风情、晋商文化、革命遗址、明清建筑于一体。碛口古镇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区西湾村、李家山村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近年来,临县依托资源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旅新区,重点以碛口古镇为核心,辐射周边西湾、李家山、寨则山、白家山、高家坪、孙家沟等古村落和沿黄河自然景观以及沿湫水河带红色革命旧址,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晋商文化、民俗文化,进一步完善景区服务功能,大力举办各种旅游文化活动,加大文旅融合发展力度,吸引游客,增加收入。2021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人数突破百万人次,成功创建碛口、义居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结束了临县没有4A级旅游景区的历史。

喜迎党的二十大,文旅融合创品牌。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非物质文化传承工程,全面推进传统村落文物保护示范区建设。围绕实施旅游产业化战略,坚持以游客为中心,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启动“三山”康养旅游项目和正觉寺等景点3A级景区创建项目。启动碛口5A级景区创建工作,实施沿黄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及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打造民俗表演、非遗展示、旅游演艺、互动体验等精品项目,发展自驾游、研学游、康养游、低空游等文旅新业态,加快建设文旅新区,展现了高质量发展的“临县魅力”。

党建领航基层治理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凝聚各方力量,把社会治理贯穿到基层管理各项工作中,努力实现社会治理有效、秩序良好、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临县建设,持续推进综治一体化综合平台、雪亮工程、县乡村综治中心、全科网格员队伍建设,开展“平安乡镇”“平安单位”等创建活动,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提升“三治五和”基层治理水平。加快“法治临县”建设,开展“八五”普法教育,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强信访基层基础和智慧信访系统建设,全面落实人民接访员制度,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加强防范网络电信新型犯罪宣传教育,严厉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犯罪行为。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防各类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全县呈现稳定和谐的大好局面,创建了高质量发展的“临县环境”。

走进老区喜看变迁 媒体聚焦报道临县

一项项富民政策惠及千家万户,一条条农村公路通向四面八方, 一个个贫困村华丽蜕变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一个个巩固脱贫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张张笑脸洋溢在临县城乡人民脸上……

作为革命老区,决战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湫河两岸热火朝天,气象万千,亮点频闪,捷报频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老区临县的发展变迁不但得到中央、省、市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关怀支持,也引起各级媒体记者的广泛关注。在国新办“聚焦深度 攻坚克难”新闻发布会上,临县介绍了“统筹生态生计、协调增绿增收”的经验做法;中宣部、交通部组织中央级媒体对临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吕梁日报、吕梁电视台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记者以及国外媒体记者聚焦临县,采访发表了5000余件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接地气、冒热气、有灵气的优秀新闻作品。一篇篇真实记录临县发展变迁的外宣报道,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撒满神州大地,传递了临县好声音,讲述了临县好故事,塑造了临县正能量,提振了临县精气神,传播了高质量发展的“临县声音”。 (文/图 刘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