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的石楼县曹家垣乡李家寨村是隶属于许家山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石楼县城西北方向,北与柳林县接壤,西临黄河与陕西清涧县隔河相望,距石楼县城48公里。
尽管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但李家寨在石楼却有着重要的地位。解放战争时期,第一届石楼县委、县政府就在李家寨村成立,这里有着光荣的红色革命历史,是石楼革命的纪念地。此外,石楼县的母亲河屈产河从李家寨注入黄河,黄河进入石楼的第一个村子是李家寨所属的行政村许家山村,沿黄公路石楼段的北边起点也在许家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1945年9月至1946年11月,石楼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李家寨成立,首任县委书记兼县长为郝守质。机构下设公安局、民政科、财政科、工商科、教育科等18个职能部门。
1936年2月红军东征时,郝守质正式加入了革命队伍,曾担任曹家垣苏维埃政府主席,并在二区区委参与组织红军游击队工作。红军回师陕北后,入中央党校学习,任白区班党支部书记。1936年冬西安事变后,受命回石楼搞地下工作,不幸被捕,关入汾阳监狱。日寇进攻太原时,汾阳监狱解散,被编入阎锡山的19军当兵。乘机逃脱后,在太原参加牺盟会工作,后被派回石楼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春,中共石楼县委成立时,他担任第一任县委书记。据当时石楼县的文化教员王文治回顾这段历史:我们白天在李家寨办公,为安全起见,晚上过黄河撤回陕西根据地。
时至今日,李家寨村还完整保留着当年石楼县委、县政府旧址,特别是县委书记办公的石窑保存完好。尽管旧址仅仅只是几眼不起眼的破旧窑洞,但那是党领导的红色政权正式进入石楼的第一站,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意义。
据许家山村支书温海军介绍,目前石楼县委、县政府已经提出了在李家寨发展红色旅游的规划设想。红色景点恢复后,它在党内组织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将通过石楼辐射吕梁、影响山西、蜚声全国。再加上村中的石碾遗迹、望夫石、天然石洞及关公庙、石砌戏台、嘉庆铁钟等黄河流域传统文化符号,借助沿黄公路的建成,李家寨村也一定会吃上旅游饭。
李家寨地域偏僻,村容村貌至今仍保持着农耕原生态,村南石崖下,留有类似石碾功能的遗迹,据考证,这是前人用于加工粮食的石碾。
李家寨黄河畔还有一座关公庙,这座庙距今至少有二百年的历史。据石碑刻字记载,该庙建于嘉庆十八年。庙里有口铸铁钟,上面铸有清晰文字,记录铸钟捐助人名单、牵头人、铁钟重量、时间及地址,落款为嘉庆十七年所造。
庙旁的戏台很有特色,为石头垒砌而成,有很高的观赏及文物价值。李家寨以西的黄河畔还有两处景观,首先是“吐京碛”,水势汹涌、咆哮,很有观赏价值。再就是石楼的母亲河“屈产河”黄河入口,屈产河的清流注入黄河,这奇特的景象让人产生无限想象。
目前,李家寨正在凭借“一村(古村落)一府(首届县委、县政府旧址)一庙(包括关公庙、戏台、铁钟)一碛(吐京碛)及屈产河入黄河”的综合旅游景观,着力打造集传统文化、黄河风情、红色景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李家寨村地处黄河岸边,红枣曾是这里最主要的农业产业。但近年来,由于秋季多雨,红枣连年绝收,同时红枣市场行情低迷,枣农收入大不如前。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农民开始在红枣地里发展林下经济,其中种植中药材连翘不仅让许多人收入大大增加,还带动连翘种植成为曹家垣乡全乡大力推广的主导产业。
已经年过七旬的李升直老汉,虽然体力已经大不如前,但去年一年靠着自己种植的5亩连翘,稳稳地收入14000多元。李升直说:“连翘种植省工省力,不怕旱、不怕冻,非常适合在我们这里种植。它的市场行情也非常好,不用出门就有人来上门收购,一斤湿的最贵时上了20元,干的平时也卖50元。”
在李家寨村,像李升直这样的连翘种植户共有七八户,最多的也就七八亩,暂时还没有形成规模。不过曹家垣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已经看到了连翘产业的美好前景。今年,该乡下发了《曹家垣乡连翘种植实施方案》,开始在全乡推广连翘种植,李家寨村的推广面积达到600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连翘产业必将成为李家寨人又一新的增收致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