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张亚东
红枣飘香农民乐
十里河滩,十里枣香。金风送爽,沿黄的兴县罗峪口红枣迎来了采摘时节,红彤彤的枣儿像一颗颗靓丽的宝石缀满枝头,沿着奔腾不息的黄河展开了醉美的丰收画卷。
“我家种的12亩枣树,一亩产量至少也有2000斤,一斤红枣好的能卖到2元,一般的也能卖到1.2元,初步估算今年光红枣就能收入3万元哩。”看着缀满枝头,红彤彤的大红枣,罗峪口村村民马利俊欣喜万分。
“庄户人家都一样,一家做啥都做啥。”罗峪口镇李家梁村村民王引富,种植的5亩梨枣也获得了大丰收,硕大的梨枣红绿相间,清脆甘甜,可人的果实压弯了枝头,吸引着众多客商及来沿黄公路旅游“打卡”的人们。
王引富高兴地介绍道,梨枣是镇里几年前从山西省农科院引进的新品种,具有肉大核小、酥脆清甜的独特优势。今年年景好,梨枣获得了大丰收,梨枣颗粒特别大,一把只能抓三颗,一亩能产4000多斤,一斤按2元算就能卖8000元,随着沿黄旅游公里的开通,上门采摘梨枣正在成为新时尚。
事实上,今年风调雨顺,是沿黄红枣生长最为有利的一年,春季雨水充沛、秋季日照充足,各种各样的红枣长得又大又红。丰硕的果实不仅吸引了周边的客商,让本地的不少农户也转身变成了红枣经纪人。吸引了前来收购红枣的各地客商。
今年63岁的保德县人冯彦彦,是多年来活跃在沿黄一带,最受农户青睐的红枣经纪人,早在半个月前他就来到罗峪口“扎驻”,未雨绸缪为收购红枣做了充分的准备。
“诚实守信、价格公道”是经商获利之道,也是他多年来的经商标签。因此,赢得了罗峪口一带枣农的认可。
“罗峪口一带的红枣果实饱满、甜度适中,加之当地老百姓淳朴厚道,所以我每年来这里收购红枣。今年红枣大丰收,但我们也绝不因此压价‘坑农’,做生意诚信口碑最重要,丰年欠年一个样。”老冯坦言,仅十来天,他就收购红枣10万多斤,比别人多亏了近2000元,但算总账还是赚钱的。“权当为当地枣农增产增收做贡献!”
此外,当地韩家吉的牛贵军、崔永兵等数十户头脑灵活的农户,也在家门口自立门户收购红枣,忙得不可开交。
罗峪口镇是兴县典型的“红枣之乡”,拥有红枣经济林2.5万亩,人均红枣树达2.5亩。过去罗峪口镇曾有“粮自足,枣发财”美誉,说的是生产的粮食足够过日子,通过卖枣来发家致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与此同时,罗峪口镇党委书记白乃兵也忙得不亦乐乎经常深入一线了解市场动态,察看红枣品质,为农户“指航定向”。
白乃兵表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我们要把红枣产业作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亮点,立足地域优势,发展壮大红枣产业,发掘红枣特色加工,发展熏枣、烤枣、紫金枣等特色产业,形成产出、加工、销售一体化渠道,发展推进电商物流,把罗峪口的红枣打造成一个品牌。把全镇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乡镇。
兴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地区,由于干旱少雨适合红枣生长的地理气候,红枣产业成为当地的优势产业,全县红枣种植经济林面积17万亩,尤其以罗峪口、蔡家会、圪垯上,瓦塘、高家村最为有名,占据着沿黄群众收入的“半壁江山”。今年以来,兴县专门出台了支持红枣产业发展壮大的意见,通过优种改良、龙头带动、产业延链、文旅融合等措施推动红枣产业提档升级发展壮大。
香菇爆棚产业兴
国庆节期间,在交楼申乡坤源农业有限公司的食用菌大棚里,打工返乡创业的张维看着刚刚从菌棒上冒出的香菇幼苗,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几年前,张维还是交楼申乡“榜上有名”的贫困户,一直靠太原打零工为生。由于省城生活开支大、收入较小,经常入不敷出。
2019年村里建起香菇大棚后,夫妻二人承包下1200平方米的联动温室菌棚,合计着返乡创业。
“出师大吉,旗开得胜。当年我就收入5万元,一下子就扔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回忆起当时一举成功的情景,张维至今津津乐道。
随着经验的积累夫妻俩种植大棚是越来越默契,驾轻就熟,除了给自家的大棚干活外,闲余时间还种植自家的口粮地,妻子还时不时给香菇加工基地务工,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58岁的马海明,是第一批参加香菇种植的农户,尝到甜头的他,这几天和妻子忙着整理大棚,摆放菌棒,为种植冬菇做着前期准备。“种大田,靠天吃饭,收入不稳定,经常要遭受自然灾害,种大棚旱涝保收,收入稳定有保障。”马海明“深谙此道”直言不讳。
“近年来,交楼申乡按照县委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优产业,紧密联系当地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发展起130万菌棒、带动4个贫困村150户农户实现了原地就业,走出了一条公司+农户,产业+基地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交楼申乡副乡长牛玉明说。
兴县交楼申、恶虎滩、东会一带林木茂盛、气候冷凉,为发展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兴县县委、县政府早已瞄准了这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风水宝地”审时度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河南西峡县的食用菌种植企业“抛砖引玉”,几年的扶持培育,目前香菇产业在兴县遍地开花,形成了香菇、平菇、赤松茸三大品种,培育起本土食用菌龙头企业7家,集体香菇产业合作社14家,今年继续依托现有食用菌生产加工龙头企业,采用“龙头企业+经济合作总社+农户”模式,全县发展香菇菌棒310万棒,带动奥家湾、交楼申、固贤、东会四乡镇共1980户农户参与食用菌种植,户均年增收3100元。
2022年兴县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出台了《兴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引进河北阜平食用菌企业和现有的河南晋豫公司同步带动食用菌产业良性发展,全年发展秋冬菇和夏菇500万棒,新建食用菌出菇棚300座、养菌棚60座,为扩大食用菌产业再次注入新动能。
种业孕育新希望
如何做好全县的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大文章,是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首当其冲的施政方针。
履职以来,乔云先后三次赴中国农科院考察洽谈、争取合作,今年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正式将兴县列为杂粮基地,在兴县蔡家会、固贤建立起集中连片的实验基地。
高粱垂红穗,荞麦话丰收。金秋时节,兴县固贤乡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荞麦高粱种业试验基地里的百亩荞麦.红高粱及迎来成熟期,一串串红高粱穗粒饱满,一株株荞麦颗粒充实,丰收在望。
基地里,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展开忙碌的秋收作业。
人们手拿镰刀穿梭其中,一株株颗粒饱满的荞麦在镰刀声中应势倒下,被村民拾起、收堆打捆、晾晒,打场,田间地头,人欢马叫,好不热闹。
固贤乡,土地肥沃、气候独特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特色,是发展优质杂粮的理想区域之一。
有凤来仪,非梧不栖。今年初,固贤乡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建设中国小杂粮种业试验示范基地和生产基地县”的号召,得到了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的青睐。
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依托固贤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科研团队+基地”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高粱、荞麦种植,并通过精耕细作的科学管理方式,在吴城村建设100余亩荞麦、高粱种植基地,中科院的99个杂粮品种下种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
春耕夏耘,加上科学管护,结出了累累硕果。
国庆期间,笔者来到这里采访时,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李伟、沈伦豪、张松分别带领由当地农户组成的3个种植小组,正在日渐成熟的试验田里展开秋收测产作业。
村民孙大女和李秀梅是测产收割的第一小组,是种庄稼的好把式,收割、打场、筛选、封装、称重4个步骤就地完成。“这些品种有的产量大、有的产量小、有的成熟早、有的成熟晚,我们种了一辈子都不知道,荞麦的品种能有这么多。”李秀梅说。
“今年,我们在基地打工,一天90块钱,收入还不错。” 孙大女说。
李秀梅说:“以前村里没有连片的产业,我们都是种洋芋、玉米,自产自销。现在有产业,为我们解决了就业难题。”
研究员沈伦豪告诉笔者,就地测产目的是要从试验田里寻找最适宜当地种植的杂粮品种,同时研究各个品种的基因密码,为下一步选育优质杂粮品种,做出最科学的选择。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固贤乡牢牢抓住‘打造优质杂粮种业试验示范创新基地县’的目标,紧紧围绕种业转型升级、农业提质增效,依靠改革创新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初步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的现代种业发展体系,推进迈向种业强乡的步伐。”县委常委、固贤乡党委书记李晋文说。
不到一年的工夫,一块原来普通的黄土地华丽转身,变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土地”,变成了一片响当当的科学试验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汗水换来“颗粒归仓”,村民的脸上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孙大妇和李秀梅都是高粱、荞麦种业发展的受益者。以前,自产自销的传统耕作方式,一年苦到头,收入却没有明显提高。如今,种业基地建到了家门口,他们便来到基地务工,这样不仅多了一份收入,还方便照顾家人。
固贤乡乡长赵海军介绍说,下一步,种业基地还将优化种植模式,打造标准化示范基地,让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惠及更多群众,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志辉说,“今年是近年来最好的丰收年,在县委县政府对农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粮食面积达到54万亩,产量1.8亿斤,比去年增加6万亩、产量增加0.2亿斤,小米、杂粮、林果等产业产量均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兴县把杂粮产业作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围绕打造“山西小杂粮第一县”、“中国小米之乡”的目标,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田畴迎丰收,乡村气象新,希望的田野上,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正如雨后春笋般迸发出生机与活力。今年,兴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达到54万亩、生猪出栏累计达到100万头、新建日光节能温室100座、实施干果经济林高接换优示范项目4000亩、新发展食用菌菌棒200万棒、打造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和种子基地5000亩……
启航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时不我待的发展大潮中,兴县县委、县政府乘着党的二十大“东风”,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要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加大政策扶持,健全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现代设施农业、生猪养殖业,向着“农业产业兴旺、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进、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