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特刊

绘就新时代基层治理提升新画卷

编者按

按照省委关于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总体安排,今年3月以来,我市集中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持续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在基层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让人感动的人和事,物业党建联建、小区建支部、党员到社区报到、居民自治管物业、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建设……党旗招展,筑梦新时代。在党建引领下,吕梁基层治理正以崭新姿态走向新的胜利。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 本报记者 白凯冰

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激发社区治理活力,完善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化渠道,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已经成为了社区基层治理的“主旋律”。

今年以来,离石区滨河街道城东社区党委一方面积极探索党组织架构设置方式和工作载体,扩大组织覆盖面,整合不同类型党员力量,探索成立28个小区党支部,打造党建服务站,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另一方面,引导社区800名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亮身份、明责任、精业务、比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和激励更多人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形成协同治理的工作合力。

社区治理重在党建引领,城东小区从9月成立小区党支部以来,居民积极出谋献策,告别了长久以来无人管理的状态,解决了曾经长久困扰居民的外来车辆随意进出小区问题,有效改善内部环境,此外,小区新建了公告栏、宣传图板,及时向居民传递社区信息,小区党支部立竿见影的工作成效获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下一步,城东社区计划打造城东小区党群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室内休闲活动空间。”该小区党支部书记曹予介绍说。

曹予还是滨河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滨河街道办副主任。他说,“城东社区特别重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社区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是未成年人重要的社会活动场所。今年社区组织了猜灯谜、读书队、包粽子、手工艺品展示、学雷锋活动、心理健康辅导和科普进社区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为社区未成年人创造健康有益的文化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城东社区志愿服务队共包含党员、环境保护、文明交通、巾帼、邻里互助、社会治安、学雷锋、健康教育、未成年人等九组志愿队。各支志愿队通过走访宣传、带头实践、面对面交流等各种形式,从不同角度深入开展志愿服务,不断增强社区居民对移风易俗、创建文明城市、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深入理解,引导居民革除丧葬陋习、铺张浪费思想,提高爱护环境和疫情防控意识。

滨河街道办组宣委员赵一飞说:“小区党支部只有用心用情为居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居民满意度和认可度。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更好地聚合民意、化解民忧、维护民利,就是推动社区基层治理最大的法宝和成功秘诀。”

基层治理好不好,最终要体现在服务、便民上。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必须坚持居民需求导向,突出精细要求,下沉治理重心,以细“治”入微的服务提升基层治理的温度,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社区成为“居民幸福家”

□ 本报记者 任星

近年来,离石区滨河街道交通路社区积极打造文体活动室,为社区合唱团、歌舞团等团体提供活动场地,居民们在活动中加强了交流,增进了感情,让邻里关系有温度,使社区生活有色彩。文体活动室里传出悠扬的歌声,老人们载歌载舞,来自交通路社区辖区的居民王奶奶说:“很高兴有这样的地方,可以来到这里可以认识到许多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大家在这里聊聊天,唱歌跳舞,让我们老人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和关爱。”

李大爷是读书吧的常客,他拿着书本高兴地说:“十几年前就退休了,每天除了在家看电视就是在小区溜达,总是觉得很闲,很无聊。听说社区有了‘读书吧’,现在没事可以来社区看书了,还可以找几个朋友一起这看书聊天,觉得生活一下变得丰富起来了。"为满足居民多层次学习需要,营造“书香致远、开卷有益”的浓厚氛围,创办了社区“读书吧”,让广大居民陶冶情操、充实生活,激发广大居民热爱社区、共建家园的美好愿景,推动社区党建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离石区滨河街道交通路社区一直以提高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作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建引领下,社区精准服务居民群众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机制也在不断强化。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交通路社区深化党建引领群众诉求服务工作,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以“家”的理念打造开放型、通用型、共享型社区,为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以及青年、妇女、老人等各类群体提供现代、免费的基础设施和活动平台。社区党委先后引进社会组织,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同时,社区党委把提高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作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为民做好事、办实事。将党建、户籍、计生、民政、社保、医保等与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集中到便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的模式,努力让居民“最多跑一次”。

今年4月开始,社区在辖区内全面推行“说事议事”共举办了六次说事议事会。说事议事解民忧。“其实,我们也想自己找解决的办法,但是实在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些事情。”……在交通路社区“说事议事”的现场,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自己的“烦心事”。

交通路社区用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用社区服务软实力为居民建立社区“居民幸福家”,既丰富了社区文化内涵,亦为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的社区注入了活力,提供了精神动力和专业服务支撑。

“党建+物业”让“三无”小区添活力

□ 本报记者 刘丽霞

路面破旧、设施缺乏、车辆随意停放、流动商贩自由出入……位于离石区久安路的工行小区原本是一个有着21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属于典型的无主管部门、无物业服务、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自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今年5月份,该小区成立了党支部、物管会,在党建引领带动下,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后,小区120户“老居民”迎来了新生活。

10月18日,记者走进工行小区,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已投入使用的智能门禁、整齐规范的停车位、统一方便的电车充电设备……这与之前的住宅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据介绍,2020年6月,小区居民自行选举成立了自治委员会,小区大小事务由居民共商共议,自办自管物业开始起步。

自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按照市委“老旧小区可以试行自管物业”的指示要求,离石区委组织部、凤山街道办在小区多次调研走访,确立了“成立小区党支部以聚拢党员,以党员骨干为主组建物管会,以物管会为载体组织居民自治”的工作思路。今年5月,工行小区成立了党支部,随后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依托网格员、党员、自治委员会成员和热心居民,按照《离石区组建小区物管会指南》的实操流程,成功组建了小区物管会,撤销了原来自发成立的业主自治委员会。

新的小区治理班子一经组建,就在区委组织部和凤山街道办的指导下,边学边干、大胆探索,铺开了一系列民心实事。“成立党支部和物管会后,我们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行‘说事议事’,让小区的大事小情由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办。说事议事的首个成果,就是全体业主达成每户每年500元物业管理费及重大支出项目一事一议的共识,物业管理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分设收费记账和支出报账人员,半年公示一次,接受业主监督,年终根据各项指标决定下年度物业费用。”工行小区党支部委员袁生龙告诉记者,他们通过“说事议事”征集小区居民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一起协商共同解决。同时向市城建局提出申请将小区纳进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并得到大力支持。目前,已经对小区自来水进行了分户管理、硬化了小区路面、改造院内废弃的锅炉房为党群服务站、安装了门禁系统、配备了门房和保洁人员……小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的一些烦心事现在都可以共同协商解决,小区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了,住得舒心多了。”小区居民薛女士感慨道。这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在了小区居民的心坎里,党建引领自管物业得到了小区居民的广泛认可,达到了预期效果。

任永春:党徽闪耀在社区

□ 本报记者 张娟娟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今年50岁的任永春无暇休息,一大早就主动到自己所在的离石区文昌路社区报到。见大家都在忙,他立即熟练地开始擦桌子、拖地、扫院子、倒垃圾。身为吕梁公路分局路政支队副支队长的他,从2021年4月份第一次在社区报到以来,每个周末都会“回家”看看,他已经把自己当作社区的一位家人。

“社区无论大小事,任永春总是第一时间主动来帮忙。疫情防控、政策宣讲、环境整治、文明劝导……尤其是今年国庆节假日疫情期间,他不仅主动请缨加入社区防控工作,还带动了一批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离石区文昌路社区党支部书记范娟娟感激地说。

离石区文昌路社区有2万多名居民,平日里,面对各项繁杂的工作,10位社区工作人员本就有些吃力,疫情来袭更是吃紧。疫情发生以来,任永春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主动承担起维护全员核酸检测秩序的重任。

任永春外表高大硬朗,然则内心极其温暖细腻。

在一次全员核酸中,一位80岁的奶奶找到任永春称85岁的老伴着急回家吃药,而自己也腿脚有恙不宜长时间站立,需要先行做核酸检测。任永春听后立即搀扶他们到队伍前面,这一举动引起部分人员不满,骚动的人群里瞬时夹杂着谩骂的抱怨声。

面对不理解,任永春心里有委屈和无奈,但更多的是积极面对解决问题的好心态。“越是这样的时刻,越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耐心地和群众讲道理,说事实。”任永春将两位老人比作大家的父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快,他的真诚让人群迅速恢复了应有的秩序。

通过一件又一件事,居民们都记住并逐渐认可了任永春。有一次全员核酸中,温度骤降,天空下起雨,任永春看见长长的队伍后面一位临产孕妇还牵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他立即去抱起孩子,带这位孕妇走绿色通道快速完成了核酸采样。这次,人群中不再有不和谐的声音,让他感动的是,这个孩子做完核酸后,在任永春的脸上印下一个吻以表感谢。

孙凌:志愿服务我当先

□ 本报记者 刘少伟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0月28日,离石区爆发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面对陡然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市农业农村局普通党员孙凌于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向社区进行报备,并主动联系加入了市委家属院志愿服务群,参与到大院居民后勤保障工作中。

向社区报到后,孙凌便和参与后勤保障服务的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是协助院内指定保供超市分装打包各类蔬菜水果及生活用品,每样蔬菜水果都提前进行分装、称重、打包、存放,连续几个夜晚都工作至凌晨一两点。任务的艰巨让每个人脸上满是疲惫,有时累得直不起腰来,但活动活动筋骨就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没有一句怨言。第二天一大早,她又精神百倍出门了。和志愿者们一道,根据居民在保供超市提供的小程序下的单,开始进行上门配送。

“在配送中,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无接触送货,物品送到楼宇门,再电话联系本人下楼来取。针对腿脚不便的老人、孕妇、残疾人,在严格做好防护措施后,将物品直接送到家门口,间隔1米开门交接,确保将所需物品第一时间送到居民手中。”孙凌告诉记者。

就这样日复一日连续奋战,一直坚持到疫情稳定下来。艰辛的付出和细致的服务,让孙凌和志愿者们得到了院内居民的一致赞誉。院内一位90岁的老奶奶步履蹒跚走到超市想要购物,孙凌迎上前想要劝阻老人赶紧回家网上下单,当得知因为疫情老人家里儿女都不在身边时,她耐心地帮助老人挑选东西、付款。老人站在这群志愿者身边,得知他们都是各行各业、各个部门自发而来的普通党员时,不禁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你们真是党的一群好孩子、好干部。”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他们散落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齐心协力,同心战疫,坚守着各自的岗位,保卫着共同的家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奉献和担当,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张红红:凡人“网”事亦情深

□ 本报记者 李亚芝

在离石区滨河街道城东社区的滨河佳苑小区,说起他们的网格员张红红,大家都说好。张红红作为网格员已经两年了,最开始开展工作时,她也遭受不少闭门羹,由于很多人不理解,上门登记信息的时候,被摔门或者不被理睬是常有的事。

如何敲开群众的“心门”,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信任、不配合,张红红没有退缩,依旧笑脸相迎,与居民们热情地打招呼,真诚地介绍自己,看到群众有困难就主动帮忙。

现在张红红成了小区里的“红人”了,社区的人们有事都找她,张红红也不烦,总是有问必答,随叫随到,事无巨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网格员这份工作就是事多且杂,就要多操心。邻里一家亲,群众就是家人,面对家长里短,将心比心,多为群众想想,把心捂热了,工作就好做了。”张红红真诚地说道。

说起小区的情况,张红红一下子神采奕奕的。小区内住户的情况她一清二楚,说得头头是道。在张红红的家里,一摞摞的住户人口信息登记台账整齐地摆放着,疫苗接种情况根据年龄段分门别类,正是这样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让张红红对她所辖的滨河佳苑小区162户、440多人的情况都了然于胸。现在张红红已经不需要再挨家挨户地上门做工作了,有事就在小区网格微信群里发个消息,居民们都积极地配合。前不久,张红红还获得了吕梁市2022年度“最美巾帼网格员”的称号,别人知道这样的殊荣是她长期辛苦换来的。

疫情期间,处在距离群众最为紧密的基层一线,网格员是严防严控的侦查员,是热心服务的跑腿员,是传递知识的宣传员。在对辖区展开地毯式摸排时,她及时上报信息,确保不漏一户、不遗一人。张红红说,那段时间,接打电话成了她们最常做的工作,每天一百多个电话都是常态。在最近的防控工作中,张红红更是每天五点多就到了核酸采样点,晚上凌晨一两点还能看到她的身影。在城东社区挂着居民给张红红送来的锦旗,上面写着“抗疫情不辞辛苦,为群众倾洒社区”,这面锦旗不仅是对张红红工作的认可,也是网格员辛苦工作的最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