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论文、不问身份、不报材料……记者近日从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湖南探索乡村本土人才资源开发新模式,为扎根农村基层的人才“评职称”,已有82人被评定全省第一批乡村振兴农艺专业职称。
闻之,不禁为之拍手叫好!据介绍,湖南此次“评职称”采取以培代评的方式,打破了常规职称的评审路径。亮点是,不要论文、不问身份、不管年龄,只要长期扎根乡镇做出了突出贡献;参评人员不填表、不报材料、不交费,只要有技能、有手艺、能力水平高,得到当地群众和社会认可。
在人们的印象中,评职称往往是教授、专家、工程师等高学历人才的专利,与农民这个“泥腿子”无缘。 湖南省不仅给农民评职称,而且是“三不要”——不要论文、不问身份、不管年龄,这不仅体现对农民群体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尊重和认可,更是从长远发展着眼为农村储备人才,有助于更多掌握一技之长的农业人才愿意留在农村,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力培育有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通过激发农民创造力提升农业农村生产力。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发展的主要任务、改革的主攻方向都在发生改变,适应新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必然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现代农业从业者,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应给新型职业农民评职称,让他们有盼头,有用武之地,能实现自身价值。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大农民群众是主力军。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向了城市,“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是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急需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克服“农民就是个种田的”陈旧观念,要把农民当做也是一个很好的职业,给予农民“国民待遇”,要让“农业也是一个赚钱行当”干好了同样有出息,大有作为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要让当好职业农民就像其他职业一样,有干头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