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

期待更多青年学生成为养老行业“专业人才”

□ 吴玲

随着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青年人已经能够在养老领域获得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上海尝试面向在校学生开展养老社会工作者培训,希望青年学生了解养老行业,了解养老社会工作岗位,为今后择业奠定基础,进而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投身养老服务业。

上海尝试面向在校学生开展养老社会工作者培训,希望青年学生了解养老行业,进而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投身养老服务业。这是涵养和培养更多养老服务人才,满足养老服务市场需求,为大学生今后择业奠定基础,拓宽就业渠道,为培养“大城养老”,引才留人打下坚实基础。实现一举多赢的好举措,令人拍手叫好!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数量约1.67亿,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超过4000万。同时,失能老人养护难、洗澡难,已经成为居家养老的普遍难题。据民政部发布数据显示,全国有200多万老人入住在约4万个养老院,其中真正的护理员只有20多万人,一个护理员平均要服务近10个老人。从而形成了养老护理服务人才的巨大缺口。

之所以出现养老服务人才的巨大缺口,笔者以为,主要在于劳动强度高、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一个人需要照顾多位老人,这是导致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一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观念问题也是一大原因。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人认为养老护理就是端屎端尿伺候人的工作,社会地位低人一等,而且照顾老人风险高,很多人不愿从事这一行业。再者,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指定专门的养老人才职称评定体系,从业者的工资待遇无法直接与个人职业等级挂钩,因此从业者的工资普遍较低,与劳动付出不能成正比。

尽快补齐养老服务人才短板。 一方面,我国养老服务行业飞速发展,而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等涉老专业办学比较少,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养老护理是伺候人的活,不愿意报考该专业。由于养老护理服务专业人才匮乏,如今很多养老机构的服务不能满足老人的需求,“大妈大爷型”服务模式,仅限于清扫保洁、洗衣、用餐等日常生活照料服务,而精神慰藉、康复理疗、营养保健、休闲娱乐、老年文化等专业化服务内容却很少,无法实现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功能。

破解养老服务人才困境,需要打好组合拳。要从人才培养、职业发展、薪酬待遇等方面共同入手。应分级提高养老护理服务人才的薪酬,提高其职业认可度,促进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继续开展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将临时工变成专业技术人。技能水平越高、护理服务级别认证越高,工资越高,自然就会有人愿意留在养老护理服务行业工作。此外,养老服务的职业地位更多还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来完善,让更多青年学生加入养老服务行业,有干头有奔头。期待更多青年学生成为养老行业“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