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小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我市把深化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加强乡镇(街道)执法队伍建设列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14项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专班推动工作开展,全市乡镇(街道)在践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道路上奋力开拓,成效卓然。通过党建引领、深化改革,健全机构、壮大队伍,完善清单、健全机制,规范程序、夯实保障等一系列“组合拳”,基本实现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有效破解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难题。
精准赋权接地气
专项行动以来,市委专项办把调整公布乡镇(街道)行政执法事项清单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明确职责权限,划定执法红线,确保“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一是防止“大水漫灌”,确保基层“接得住”。针对向乡镇(街道)下放执法职权存在不分地域特色和实际需求“一刀切”的情况,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司法局围绕“缺什么、放什么、怎么放”面向县级执法部门和乡镇(街道)开展分级分类调研。市司法局利用10天时间走访25个重点乡镇(街道),召开38次座谈会议,了解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指导乡镇(街道)厘清县乡执法边界,分析研判执法队伍综合素质与承接能力,因地制宜实行“一乡镇(街道)一清单”,确保下放的行政执法事项有效承接。二是避免“不接地气”,确保基层“用得上”。针对放权过程中存在的“一放了之”问题,市级层面明确了乡镇(街道)执法事项来源,梳理执法事项参考目录86项(其中,行政处罚70项,行政强制6项,行政检查10项),县级层面汾阳市、中阳县、兴县等组织县直相关执法部门和乡镇(街道)围绕下放哪些职权召开对接论证会,将高频多发、基层管理迫切需要的执法事项,列为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编制的重点内容,确保下放基层的执法事项“用得上”。交城县、方山县、文水县、石楼县等召开政府常务会研究赋权事项,出台向乡镇下放行政执法职权目录文件,推动形成依法下放、宜放则放,赋权赋能、接单接责,用好用活、提质增效的良好改革势头。三是力戒“放权推责”,确保基层“管得好”。针对有的执法部门把放权作为“躲事避错”的借口,以及权力下放后的“放权即放任”等现象,司法行政机关指导县直执法部门设定执法过渡期,针对复杂疑难执法事项,各县(市、区)与乡镇(街道)联合执法,通过下派驻点、上挂锻炼的“传、帮、带”等举措,着力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中阳县、文水县、方山县司法局履行部门职责,开展乡镇执法专项监督和案卷评查,通过整改问题,总结经验,确保乡镇执法有质效,基层治理“管得好”。
健全机制强根基
我市把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作为规范乡镇(街道)综合执法的重要目标,通过制度管理引领深化改革,通过完善机制促进执法规范。一是聚焦“实用”,细化制度建设标准。市级层面出台《关于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中持续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指引》等一揽子指导文件指导工作开展。通过统一执法袖标,亮明身份,开展执法;通过规范标牌标识,展现队伍形象,树立执法权威;通过落实执法资格管理制度,壮大执法队伍,今年乡镇(街道)新申领行政执法证797名。文水县政府印发文水县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等5个办法,在政府网站公示并作政策解读。临县完善《临县行政执法监督实施办法》等制度,强化执法监督。二是聚焦“实效”,巩固制度建设成果。各县(市、区)先后确认公布乡镇(街道)执法主体150个,编印指导手册、执法指引等5000余册,规范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流程和文书格式;建立健全案件移送、执法协助等7项机制,调整完善行政执法公示、案卷评查等10项制度,填补综合执法制度空白。文水县试点先行,“四个一”工作法推进乡镇综合执法深入开展,率先举办大型专题培训,率先在全县范围统一执法标识、门头标志,率先启用行政执法专用章,打造“文水样板”。柳林县成家庄镇“1+1+5+3”指挥体系、金家庄镇“网格报警+综合执法”模式蹚出经验。离石区信义镇明确“1336”执法思路,统筹基层政府功能发挥,利用综治视联网平台协助执法。各乡镇(街道)普遍完善综合执法规程,规范执法行为。
综合施策提能力
市委专项办坚定信念,在规范执法中发挥了指导监督、聚力攻坚作用。一是全方位组建执法机构。推动150个乡镇(街道)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加挂综合行政执法队牌子,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名称称谓、执法印章、标识标牌“三统一”,设置案件询问、行政调解、案件档案等办公功能区,配齐设备设施。中阳县、兴县、柳林县陈家湾镇、交口县水头镇等统一综合执法队标牌并举行挂牌仪式,扩大社会影响。目前150个乡镇(街道)组建综合执法机构,1493名执法人员取得执法证件。二是全覆盖举办业务培训。今年以来,市县两级秉承“政治引领抓党建,综合执法抓规范”理念,大兴“学法用法、规范执法”之风,举办大型专题培训22场次,覆盖1493名乡镇(街道)执法人员。培训内容涵盖习近平法治思想、《行政处罚法》等方方面面,培训方式既有集中辅导,又有观摩教学,授课师资既有专家学者,又有一线力量,给乡镇(街道)执法人员提供“党建+业务”“理论+实操”执法套餐。7期行政执法大讲堂线上培训同步开展,全方位、多角度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各县市区先后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新时代基层综合行政执法”知识竞答,以考促学,提升执法质效。
注重开展执法演练,汾阳市邀请公安、市场监管执法骨干对执法演练进行专业点评,改进执法工作。方山县采用县直执法部门和乡镇“一对一”包联的方式开展演练,提高实操水平。兴县组织15个乡镇拍摄执法演练视频,检验执法人员规范执法和处突能力,取得很好成效。三是全要素保障执法队伍。市委专项办、市司法局统一乡镇(街道)执法袖标,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水平。各县(市、区)加大对综合执法工作的投入,配备执法车141辆,执法记录仪355台。各地将执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资金投入。交口县为每个乡镇配备执法专用车2辆,汾阳市为全市镇(街道)执法人员采购发放5G信号执法记录仪70余部,中阳县专项拨款80万元用于购置执法装备。
基层治理上水平
在全省深化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省委编办、省司法厅充分肯定了我市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成效。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深入开展综合执法工作,截至11月下旬已开展行政检查7690次,作出行政处罚355件,作出行政强制263件。文水县等还重视推行柔性执法,面对个别群众乱堆乱放,破坏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等行为,执法队员坚持处罚和教育相结合,先提醒警告要求整改,未依法整改的严格依法处罚,通过实行“有温度的执法”,引导当事人自觉守法。执法人员表示,“每一次与当事人的接触就是一次普法教育,群众渐渐改变了对基层执法工作的印象,形成了基层治理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随着全市各地综合执法工作持续提质增效,基层治理更加规范精细,乡镇(街道)大街小巷商铺经营有序、街道干净整洁、车辆停放规整,村容镇貌大为改观,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的气氛越来越浓。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我们党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宣言,也为深化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市的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必将进入新阶段,取得新成效,呈现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