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枣之乡柳林县高家沟乡以枣为媒,着力拓展红枣产业链,支持企业和群众发展“枣芽茶”、枣木加工等新兴产业,打造特优产业和当地的“金名片”,以往不起眼的小枣芽、枣木废材借科技之光变成群众致富的大产业,为群众致富增收和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发挥了重要作用。
枣芽茶成为绿色富民产业
一撮嫩枣芽,增绿又增收。将红枣树的芽叶加工制作成枣芽茶,在柳林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富民产业。柳林县高家沟乡华茗堂药茶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的本地品牌“全晋山水”枣芽茶,以其极高的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喜欢。
每年谷雨节前后,是采摘制作枣芽茶的最好时间,每当此时,柳林高家沟乡、三交镇等红枣之乡的群众就忙着采摘嫩枣芽,他们手提竹篮,穿梭在枣树林中,双手在枣枝间灵活忙碌,个个喜笑颜开。62岁的村民高补全有15亩枣林地,成为靠枣芽致富的受益者。“我一天采摘了一斤多枣芽,一斤五十元,一天能卖七八十元,在家门口就能挣点钱,疫情期间,不用出门,挺好的。去年我采摘枣芽卖了一千多元。”
驻扎在柳林县高家沟乡的山西华茗堂药茶科技有限公司是生产枣芽茶的加工车间,有四台炒茶机不停地运转,炒茶工忙着操作摊青、杀青、回潮、理条、回锅等各种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条不紊。加工厂里晾制的枣芽茶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谷雨时节长出的枣芽是最鲜嫩的,农民从四面八方陆续采摘的嫩枣芽汇集到这里,加工厂也迎来了一年中制茶的高峰期。
过去,为了减少养分消耗,当地枣农会把果实之余萌生的无用枣芽及嫩枝全部剪掉抛弃。现在,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帮扶下,村民掌握了枣芽茶采摘技术,扩大了枣树的经济价值。枣芽成了带动农民增收的新支点。今年56岁的马银旦因病致贫,之前一直赋闲在家。华茗堂药茶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落地高家沟乡后,马银旦便和丈夫在药茶公司打工,每个月可以赚5000元左右。枣芽茶投入生产以来,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已为周边60户农户提供就业岗位,间接带动100多人增收致富。
山西华茗堂药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长利介绍,枣芽茶和传统茶叶相比,不含咖啡碱,不会产生神经兴奋,可以解决人们晚上不敢喝茶的问题。柳林枣芽茶含有锌、镁等多种营养元素,长期服用有助睡眠、抗氧化、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增强人体免疫力。经山西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显示,枣芽绿茶可通过改善大鼠血清,从而达到降压的作用,并且随着枣芽绿茶剂量的升高,降压作用效果也随之明显增强,是一种符合生态标准的绿色产品。去年有的村民采摘枣芽收入达到一万多元,有效地提高了村民收入。
枣木雕刻产业越做越大
“自古以来在木雕界,有句话叫南檀木北枣木。枣木是一种很好的雕刻材料。咱柳林县据统计有3000多万株枣树。每年自然更替下来有10万株。然后这些枣树都白白浪费了。大部分都当柴烧了。我们现在准备用这些枣树全部加工成工艺品,能做一些生活用品,文玩摆件都可以。”枣木缘工艺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永永介绍说。“小件的有文玩用的串珠、牌子,有日常生活的枣木梳子、枣木茶台、枣木花架、枣木摆件,还有厨房用的碗、筷子,还有书法界人们用的砚台、镇纸这一类。大件上做的是景观。”
刘永永是80后青年,他于2018年投资20余万元,引入各类机器设备,经营起了这家枣木缘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由于枣木品质好、价格适宜,再加上机器雕刻也更为便捷快速。枣木雕刻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大量客户。
刘永永站在一台隆隆运作的机器旁,密切注视着一件枣木吊坠的雕刻进度。这是枣木工加工中比较关键的一台机器,叫全自动数控机床。加工速度快、精度高,能达到0.02毫米,能够满足客户对于枣木工艺品批量生产的市场需求。“经过一年多的生产销售。感觉这个生意做起来还行,下一步我们准备增加一点设备,多雇佣一点工人。准备走这个枣木雕刻的精品路线,尽可能把枣木产业做的越来越好。”
“去年,我们高家沟乡成立了吕梁市首家科技小院,是在中国农技协的指导下,依托柳林振兴农业联合有限公司,由山西省科协联合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技协、吕梁市科协、柳林县科协共同创建的,是集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服务、农村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四位一体’的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的新模式。”高家沟乡党委书记王政说,“下一步,我们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持续在基地培育、产品加工、品牌打造等重点环节集中发力,不断提高茶叶生产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依托红枣产业为基础拓展产业链,打造特色品牌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和群众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