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离石区西属巴街道

“扫黄打非”进基层 “四抓”营造好环境

本报讯 (记者 康桂芳) 近年来,离石区西属巴街道以创建省级“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为契机,大力开展“扫黄打非”宣传工作,营造风清气正、向上向善的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感满意度。

抓机构,确保“扫黄打非”有人干。西属巴街道自启动省级“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创建活动以来,坚持任务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成立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制度、职责,落实办公场所,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扫黄打非”全覆盖;进行网格化的开展工作;设立联络点并明确专兼职工作人员。其中党工委书记任组长,负责全面协调工作,街道办主任任副组长,班子里的其他优秀成员,负责宣传、日常工作、收集整理“扫黄打非”会议记录、开展活动的各项资料等工作。进行成员集中培训活动,集中学习、集中讨论,充分掌握知识才能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建立举报奖励政策。

抓宣传,确保“扫黄打非”家喻户晓。为了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不断提高村民对“扫黄打非”的认知和对社会的危害性。领导小组利用各村广播进行宣传,在全镇23个村都设置“扫黄打非”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深入村民家中开展“扫黄打非”宣传工作,发放宣传资料380多份,张贴宣传海报24张、悬挂横幅24条、通过微信群、工作会议等方式进行宣传 ,为“扫黄打非”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抓重点,确保“扫黄打非”出实效。领导小组把监督重点放在人员聚集频繁的场所,例如小超市、小卖店、娱乐广场等地点作为宣传的重点,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巡察、做好监督、走访工作。网格负责人定期进行巡察,各位支委不定期进行巡察、监督,利用晚间娱乐广场人员聚集时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抓融合,确保工作顺利开展。西属巴街道将“扫黄打非”工作与相关平台融合,共建共治。与综治工作相结合,将“扫黄打非”工作全面纳入网格化管理,共设网格员4名,对各自负责区域每周巡查一次,对排查发现的涉及到国家安全和利益、影响到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进行记录,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并进行集中研判。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文艺表演队共排练节目9个,以扫黑除恶、扫黄打非、脱贫攻坚为主要内容,有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有害思想和文化的侵袭,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少年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建立“扫黄打非”信息员队伍,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的作用,建立健全“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队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结合,利用现有平台和资源,建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群团组织、志愿服务共同参与的服务架构,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伍,组织开展了理论宣讲、脱贫攻坚政策宣传、疫情防控宣传、典型事迹宣传、文化服务、文艺演出、“文明户”评选、文明户积分创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等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群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