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

学之要

——改进和提升我们的学习

□ 马志坚

学习是伴随人生一辈子的事,有道是“活到老,学到老”。凡学当有所获、当有所得、当有所效、当有所果!面对学习,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态度,用不同的方法,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我以为,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学有所创,应该是学习四个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的效果或成果。学习要取得以上四个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的效果或成果,深以为,对待学习首先要有深学的态度,其次要有细学的耐心,再次要有研学的精神,最后要有考学的勇气!对待学习,能否做到这四要,不仅决定学习的效果或成果,甚至会决定人一生的轨迹、一生的命运、一生的成就。

首先,须以深学的态度去求学,才能确保学有所得。学习是一个需要十分专心、十分专注,需要高度集中思想、集中精力才能胜任的事情。所以,沉心静气、聚精会神才能真正进入学习的状态。没有深学的态度,思想不够集中,精力不够专注,不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耳目只是负责扫描和录入知识理论信息而已,心脑才是知识理论的接收器、处理器。所以,深入的入脑入心的学习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习,进入深入思考状态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思考才是消化吸收所学知识理论的消化酶!浮躁、肤浅是学习的大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学习绝不可取!深学才是真学,真学才能有所得!

其次,须以细学的耐心去求学,才能确保学有所悟。细学是学习质量及学习系统性、完整性的必要保证。学习如同吃饭,只有细嚼慢咽才容易消化吸收,囫囵吞枣、狼吞虎咽式的学习,要想真正消化吸收知识理论,绝无可能!学习不是简单的对知识理论信息的摄取,而是对知识理论信息的理解领悟。所以,脑力的投入,心神的聚焦不可或缺,而细心是脑力投入、心神聚焦能够同一同步的必要保证!学习耐心不够,虎头蛇尾,不能持之以恒,学习一定不会完整、不够系统,知识体系、理论体系的残缺就成必然!所以,仔细的一点一滴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足够细心和耐心的学习,心脑合一的、带着深度思考、消化酶不断释放和发挥作用的学习,才能真正系统的、完整的消化所学、领悟所学,取得学有所悟的效果或成果!

再次,须以研学的精神去求学,才能确保学有所用。研学的精神,就是要以研究者的姿态去求学,所求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背后的所以然。对于所学,只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算真正的理解掌握,真正的透彻领会,才能真正的应用于客观现实,真正的指导工作实践;以研学的精神求学,在求知识、求理论的过程中,须要与客观现实相映照、与工作实践相联系,在知识理论与现实实践的结合中深化对知识理论的理解认知。只有这样,所学知识理论才能更好的应用于现实,更好的指导于实践。所以,研学的精神,一在于对所学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渴望与追求,二在于将知识理论与现实实践相印照、相联系的正确方法。只有这样,所学才能真正转化为可用之学,达到学有所用之效果。

最后,须以考学的勇气去求学,才能确保学有所创。知识理论的生命力和价值在于创新、在于发展、在于进步,一旦停滞、一旦僵化,知识理论必将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现实、落后于实践,继续用于指导实践,必将导致挫折,甚至是失败。所以,面对知识理论,面对前人的总结和创造,我们既要以十分尊重的、虚心的态度去求学,但又要切记不能迷信、不能盲从、不能教条、不能僵化,必须要以考学的勇气,将前人的知识理论与新时代、新现实、新实践相印照,相联系,保留其科学的、合理的成分,发现其滞后于时代、不够科学、不尽完善之处,在继承中作出新的思考、新的总结,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知识理论体系。只有这样,知识理论体系才能继续保持其生命力,保持其价值,继续跟上时代的步伐,继续指导新的实践,推动新的发展。

深学的态度、细学的耐心、研学的精神、考学的勇气,分别应是学习最起码、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之要求,四者既是学习之要求,亦是学习之要领。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学有所创,分别应是学习的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的效果,综合便是学习理想、圆满之成效。掌握学之要的要求和要领,追求理想而圆满的学习成效,着力改进和提升我们的学习,让我们共同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吕梁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吕梁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